"十一五"时期,我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金融危机冲击,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调整优化经济调整优化经济围绕"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思路,抓结构调整、抓设施农业发展、抓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县优势特色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到75%;西纳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成效,全县温棚总数达到10320栋,建成蔬菜生产基地31个,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2.03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9万吨,在西宁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22%;规模养殖基地达到65个,畜棚总数达到5.35万座;培育龙头企业49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10个,分别比"十五"末增加8家和195个;认定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46万亩、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22个。
--县域工业提质增量。全力推进县属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了上新庄工业区和多巴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规划编制,区内交通、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新庄工业区入驻企业6家,总投资近7.5亿元的祁连山水泥等项目建成投产,区内年产值达到3.8亿元;多巴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内以弘大、通发为龙头的油籽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年产值达到4.5亿元。全县各类工业企业发展到260余家,工业产品达到60多种;工业增加值达到58.4亿元,年均增长35.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1.2%提高到64.9%。全县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园区为承载,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制品、建筑材料、民族工艺品、硅石开采、藏毯加工为主的发展格局。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编制了《湟中县"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规划纲要》,按规划实施了环塔尔寺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县城北环路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以青海藏文化馆、"八瓣莲花"展示中心、"和谐园"等景观为主的佛光路商旅一条街,"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雏形形成,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文化产业收入达到3.1亿元。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农家乐"发展到106家,从业人员达到1300余人。累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3.34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7.67亿元,增长135.2%。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省广电培训中心、佛光商贸城等一批餐饮商贸中心建成;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家店发展到496家,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大力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和"家电以旧换新业务","家电下乡"销售额达到2.23亿元,发放各类补贴2228万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五年来,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9.15亿元,相继实施了盘道灌区工程、上五庄等三镇人饮工程、750千伏变电站、大湟公路、县城污水处理厂、塔尔寺周边环境绿化、煤烟型锅炉改造、校舍改造、村道硬化、乡镇卫生院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了393个行政村规划编制,174个村被纳入省级规划整治村;投资447万元在21个新农村试点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修村道120.3公里,绿化道路89.5公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8项,总投资达1040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学校总数由442所调整到163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内招录教师626名;加大教育投入,投资3.8亿元,改扩建校舍面积24万平方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35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8.8%;"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办学效益明显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各县之首,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各县首位。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文化体系建设,建成乡镇文化站12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35个,"湟中八韵"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2.6亿元,在221个村实施项目499个,22.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3‰,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民生水平显著提升。加大民生投入,五年来全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36.2亿元,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7%。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五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1.03万人(次),实现劳务性收入26.69亿元。深入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