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湟中县将把培育壮大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支撑点,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科学编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长远规划,狠抓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力争接待旅游人数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8亿元,分别增长10%、22% 以上;文化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引导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树立"百年基业"的建设理念,立足长远,按照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定位,深入研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线路开发、交通组织等景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标准做好塔尔寺旅游大景区规划。加快各项目单体建设规划方案编制和申报,全力做好群加自驾游营地、上新庄药水滩温泉度假区、青海酩馏影视文化村星级酒店等文化旅游设施项目的编制、推介和申报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各景区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完善旅游"六要素",延长游客滞留时间,促进旅游消费。启动万聚园、青海高原酩馏影视文化村、群加国家森林公园自驾游营地等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
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争取全省旅游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申请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重点实施好青海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演艺厅综合楼、"八瓣莲花"研发制作展示销售中心、河湟文化博物馆及停车场建设等文化旅游续建项目;启动建设四星级酒店项目,加大小微宾馆扶持力度,新增床位400张,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协调落实青海热贡艺术传播中心建设项目;做好藏寨项目征地拆迁、项目方案的论证评审等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陈家滩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全面完成园区配套道路工程,实施好已落实的古秘藏青稞酿造、藏式家具产品生产线、丝质唐卡、藏传文化系列工艺品开发等项目,引导文化旅游项目向园区集中,力争园区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全县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制作基地达到30家。
三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争取各类项目支持,提升慕家酩馏影视文化村旅游服务设施,将其打造成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接待点;结合群加自驾游营地项目开发,在群加乡培育和发展农家乐特色村1个,新增农家乐20家,使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190家,年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2000余人。争取落实投资1200万元的明长城二期保护工程、1000万元的塔尔寺重点文保单位防雷工程和60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文物保护项目;抢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428万元完成塔尔寺花架音乐、塔尔寺酥油花、湟中银铜器制作与鎏金技艺3个非遗专项保护项目,力争葛家寨"出僧官"等项目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效应。在精心打造湟中四大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础上,筹办好西宁市第二届品味乡村旅游活动、环塔尔寺莲花湖景区秋季徒步自行车摄影休闲体验游、"八瓣莲花"工艺品设计大赛。发挥"八瓣莲花"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深度开发修禅礼佛、民俗民间工艺品、藏式家具等旅游产品;依托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演艺厅,积极引进《天域天堂》等精品节目,推出河湟曲艺、青海花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艺节目,实现常态化演出,将精品演艺剧目、"非遗"展示与旅游内容、旅游景点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年内完成塔尔寺大型电视纪录片《菩提花开》的拍摄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大型电子屏、机场广告等各种媒体和省内外大型旅游推介及会展平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湟中文化旅游知名度。
五是培育文化旅游人才,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队伍。积极搭建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推荐民间工艺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师的评选,扩充民间工艺师的数量。加强与艺术院校的联系,鼓励文化龙头企业多种形式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联系,推荐优秀民间工艺师、非遗传承人到省外、国外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