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走"集聚化、品牌化、效益化"的发展路子,推动文化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2018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产值11.55亿元,"八瓣莲花"成为全省首个文化产业全国驰名商标,文化工艺品"研产销"链条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带动就业达2.3万人,其中,贫困户4000余户、8100余人。
--优化顶层设计,厚植文化产业沃土。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县扶贫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出台了《湟中县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湟中县文化产业奖励扶持办法》等,将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演艺娱乐作为产业培育核心和主攻方向,在税收、土地、营商等方面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县财政每年注资1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2018年财政专项奖励扶持投入增加至1000万元,逐步形成政府规划引导、各界广泛参与、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集聚发展,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依托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按照"一园三区一轴"的功能布局,集中建设陈家滩特色文化产业园,先后引进培育佛光工艺、缘汇木雕、华坊工艺等8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300余户个体加工户;延伸产业链条,投资4.76亿元建成河湟文化博物馆、宗喀驿步行街、香巴林卡演艺厅等项目,与陈家滩特色文化产业园串联形成10公里文化产业廊道,形成集研发、设计、加工、展示、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文化产业聚集区,规模稳居全省前列。通过产业园区带动,先后吸纳全县7个乡镇,55个贫困村3617余户贫困户产业资金入股,累计分红585.33万元。
--推动融合创新,丰富文化产业形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联姻旅游,深入挖掘生态文化、青稞酒文化等特色资源,建成乡趣卡阳、慕家酩馏酒文化等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年吸引游客240余万人次,辐射带动5000余名群众通过销售土特产、经营农家乐等形式稳定增收。精选堆绣、镶丝、铜银器等8种有代表性的非遗精髓,培育形成"八瓣莲花"特色文化品牌,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八瓣莲花"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加牙藏毯、银铜器制作等技能培训,培养技术人才520余人,实现了由"贫困户"向"非遗工艺技师"的华丽蜕变。
--注重宣传营销,叫响湟中文化品牌。坚持走出去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湟中文化产品"既叫好又叫座",推动产业良性循环发展。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协作,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先后在南京成功举办"行走湟中"摄影展、"幸福西宁•艺韵湟中"非遗工艺品展等活动,以文化视角拍摄"印象湟中"宣传片,在南京各级媒体播出宣传,受到沿海市场广泛关注。引导文化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先后建成省内外销售网点500余家,4家企业取得外贸出口资质,出产的云锦、银铜器、木雕唐卡、藏式家具等特色产品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并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