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来培育,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深挖潜力、彰显特色、加大投入,持续做大做强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年内,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9亿元,增长24.13%,连续7年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激活"新动能"。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实施《湟中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湟中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顺利召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湟中县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明确了"一个核心、两大集群、七个乡村旅游片区、九个重点景区"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各类产业要素资源集聚。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且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配套出台资金管理办法,为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王牌景区、精品线路,串联"点极带"。加快推进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完成园区"双创"中心、门户区二期绿化美化等项目,永和、佛光等星级酒店建设有序推进,景区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持续优化管理运营,观光车摆渡游客100万人次,同比增长92.3%;宗喀驿平稳运行,创造就业岗位达760余个,年营业额突破7000万元,景区交通组织、卫生保洁、市场监管等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游客投诉量明显下降。全力打造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创建小南川乡村旅游示范带,西纳川、小南川乡村旅游示范带初步建成;乡趣卡阳景区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4A级景区,上山庄花海、慕容古寨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3A级景区,全县A级景区总数达6家,慕容古寨获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年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11.8%。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融合,延伸"产业链"。把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政策机遇,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年内,完成塔尔寺景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等项目,上山庄花海旅游配套道路全面完工,贾尔藏旅游公路完成路基工程,投入180万元建设10座旅游公厕,旅游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文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银铜器制作与鎏金技艺,非遗总数居全市之首,在南京市成功举办"幸福西宁•艺韵湟中"非遗作品展等活动,江苏游客实现倍增。推动"旅游+农业",成功举办首届大宋农业油菜花海文化旅游艺术节,千紫缘太空植物博览园主体建成,投资220万元实施窑洞油用牡丹项目,依托卡阳景区种植375亩高标准景观山杏林,有效延长了旅游周期,提升产业收益。推动"旅游+工业",陈家滩文化工艺品加工产业聚集规模不断扩大,依托阳坡村铜银器加工,启动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年内,实现文化产业产值11.55亿元,获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注重品牌培育、宣传营销,塑造"新形象"。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推动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与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产业园共建;组织我县文化旅游企业参加"2018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等活动,积极邀请栖霞房地产、江苏大美天地等优质企业到我县考察投资文化旅游项目,成功引进青海旅投、青海湖旅游集团等龙头企业,达成重大文化旅游投资项目5项,总投资达35亿元。注重人才培养,年内完成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班11期,培训人数达1600余人次。实施品牌战略,在国内6座城市成功举办"行走湟中"摄影展巡展活动,筹资拍摄"印象湟中"宣传片,在南京市各级媒体播出宣传,"秘境湟中•清心之旅"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培育壮大市场化主体,组建运营县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临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用市场化手段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