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中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的定位,深度挖掘开发河湟文化资源,推动"青绣"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产业发展状况
湟中青绣产业以湟中堆绣和河湟刺绣为主,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2008年6月,湟中堆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湟中堆绣制作技艺传承中心1个,湟中堆绣工作室7家,县堆绣协会拥有会员45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支持协会联动发展,带动作用发挥明显。湟中堆绣协会成立于2008年,目前已基本已经形成"协会+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带动600多名贫困户及农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共创造1000多个劳动岗位,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累计举办堆绣培训班共计16期,培训人数1200人次,提升了传承人群技艺水平,扩大传承人群数量。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堆绣传承人亲自授课,三年来共培训学生2700人次。2019年学校湟中堆绣工作坊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拓宽媒体宣传渠道,影响力度持续升温。为进一步推介我县青绣产业,提升影响力,2019年11月23日,由网红薇娅力推民族特色青绣,湟中堆绣参加了此次电商直播公益扶贫活动,直播订单量10000多件,交易额达到702.1万元,其中堆绣体验包和文创产品卖出1700多件,交易额达到近21万元。配合青绣资源摸底,调查成果助力发展。组织开展青绣专项调查工作,共调查青绣从业者5000余人,青绣企业、工坊、传承基地、传习所、合作社等共计26家,进一步摸清了我县"青绣"家底,为推进"青绣"保护传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青绣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当前,全社会对"青绣"关注度较高,但青绣产业发展缺少针对性扶持、推广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有部分青绣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非遗传承人给予相应的补贴与扶持,但很多从事该产业的艺人收入不高,还不能完全凭技艺实现增收。
二是宣传推荐范围不广。现阶段,"青绣"概念还未被广泛了解,"青绣"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指导,在我县大部分地方,农村妇女闲暇时候才制作青绣,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不能带来实际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创作能力不足。从事青绣的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创新创作能力,图案题材较太过传统,无法吻合现代审美,产品形式单一,多以大件艺术品为主,实用性不高,耗费工时和价值不对等。
四是消费市场点少面窄。现阶段青绣从事人员还比较少,尤其是湟中堆绣的生产制作,无法被机器替代,手工制作耗时长,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而且现阶段我们销售方式单一,基本都为线下零售和订单生产,所以销售市场比较狭窄。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打造河湟文化品牌,制定出台扶持"青绣"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对青绣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整理,在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员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青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青绣"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是加大青绣宣传力度。深挖青绣文化内涵,扩大宣传范围,拓宽媒体宣传渠道,利用纸媒、电台宣传、网络媒体等平台,形成立体、全方位的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进村入户,对青绣的发展前景进行宣传、解读,鼓励农户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更好的生活。
三是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在原有的针法纹样基础上再整理再创新,创新设计理念,将绣品与现代生活逐步融合,以便在商品走向市场后,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全面开展"堆+绣"的技艺研究,全方面、多角度地打开堆绣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制作可批量制作的产品,让堆绣艺术更加生活化。
四是拓宽销售渠道。继续以协会为抓手,发挥协会带头作用,汇集从业者创意,合力寻找销售渠道,公司将进行标准化订单、产品制作及加工等相关培训,鼓励农户带动贫困户居家灵活就业,实现乡村"炕头经济"繁荣发展!改变销售方式,依托网络直播、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拓展销售渠道,使其更加多元化,打开市场,打响湟中堆绣及河湟刺绣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