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湟中县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跟省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工作部署,计划利用3年时间,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品牌提升等"六篇文章",全面提升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文章。严格落实耕地环境调查监测和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推进污染耕地分类治理,建立合理轮作制度,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计划到202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9.03万亩,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82万亩。发挥农业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计划到2023年,打造有机中藏药材"定制药园"3万亩,建设青稞良(原)种繁育基地0.3万亩、绿色生态青稞生产基地1.5万亩、绿色优质油菜生产基地2万亩、麦良种繁育基地0.3万亩、绿色生态燕麦生产基地6万亩。加快推进牦牛藏羊自繁自育平衡养殖区和"牧繁农育"反季节生产区建设,计划到2023年,发展千头牦牛万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5家、生态牧场6家、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家。全县牦牛藏羊存栏量分别达到15万头、25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8万头、23万只,肉产量达到0.96万吨、0.37万吨以上。
--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文章。加大龙头企业政策性扶持力度,推进牦牛藏羊屠宰、精细分割、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冷链物流等发展,加快对圣亚等乳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稳步扩大产能,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和特色乳制品,强化酪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加大对大宋、弘大等油菜籽加工企业、青麦等燕麦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开发以皮燕麦为原料的燕麦粉、燕麦面包、燕麦炒面、速食燕麦片、燕麦挂面等食品;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大力扶持青稞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计划到2023年,新(扩)建青稞制品生产线2条以上,打造青稞知名品牌1-2个,燕麦和油菜年加工量分别达到2万吨和15万吨,全县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65%以上。
--做好农业品牌提升文章。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创新品牌营销推介方式,深入挖掘湟中农畜产品的地域特色、品质特性,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青洽会""城洽会""农交会""丰收节"等营销促销平台,加强全媒体宣传推介,全方位、多渠道推动县内县外、展示展销、线上线下营销,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加大商标注册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伪劣假冒产品,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计划到2023年,创建县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5个、农畜产品品牌15个。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力度,创新培育手段、强化政策引导,激发生产经营主体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积极性,计划到2023年,全县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120个,认证产品占全市的40%以上。
--做好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文章。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执行特色产业产品行业标准,落实农产品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认证和农业展会"四挂钩"。加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充实乡镇监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落实农产品领域生态标签制度,开展农产品合格证试点,逐步实现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的农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附带合格证。计划到2023年,完成牦牛藏羊可追溯县级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牦牛藏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信息可追溯,完成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点乡镇建设,抽检农畜产品1万余批次以上。
--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文章。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建立网络化的收储网点,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模式。计划到2023年,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13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秸秆离田综合利用3万亩。结合"无废城市"建设,支持昊农等有机肥生产企业,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菌种,加大生物有机肥等高端专用有机肥生产,开展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示范和典型培育。以省级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计划到2023年,完成6家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建设原料发酵厂及生产车间2处,增加有机肥生产线1条,有机肥产能达到15万吨。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同共管、社会化运营"的农兽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体系,严格农兽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计划到2023年,推广覆膜栽培技术27万亩,农膜回收率达95%以上,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做好农业科技推广文章。完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动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湟中核心区建设。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快推广绿色生产、绿色治理技术模式。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站、网络平台和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水平,计划到2023年,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与防控融合示范面积3万亩,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面积3万亩,强制免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拓宽农业保险渠道,实现农业保险增点扩面,计划到2023年,完成政策性农作物种植自然灾害保险26万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7500亩、禽畜养殖业保险3.3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