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湟中区以四项硬举措全力推进“三乡工程”落地实施
浏览:943次 时间:2021-09-01 来源:本站

“十四五”期间,湟中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两次来青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衷衷教诲和关怀厚爱化为奋力攻坚的强大动力,以四项硬举措全力推进"三乡工程"落地实施,坚定不移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努力在全面振兴乡村上开新局。

--压实责任,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一是选优配强队伍。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放在"三乡工程"一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三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优化联席会议制度,选派196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392名驻村工作队员到农村基层一线,着力构建职责明晰、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和工作制度。二是专班化推进落实。把"三乡工程"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成立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用地保障、金融支撑、用工保障等若干专班,确保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三是从严督查考核。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三乡工程"旬督查、月调度、季通报激励制度,让抓"三乡工程"形成鲜明导向,在全区营造浓厚氛围。落实"三乡工程"工作考核制度,增加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倒逼措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健全机制,保障工作有序顺畅。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完善区、乡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和各部门左右协同的组织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不断档"。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三乡工程"推进落实机制,落实落细西宁市支持"三乡工程"30条措施。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制定《西宁市湟中区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管理指导意见》,探索制定宅基地管理机制及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办制度,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盘活闲置宅基地、"四荒地"等资源资产,实现农村闲置资源的资本化。鼓励涉农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保障要素,不断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保障是"三乡工程"发展的基础,要重点围绕"人、地、钱、信息服务"系统做好各项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三乡工程"的引导作用,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优化项目选址、征地报批、用地审批等服务,优先支持安排"三乡工程"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各类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用地、用电、用水保障;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二是扩宽融资渠道。支持乡镇成立投资公司,发展一乡一特色产业,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围绕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对重点农业企业融资贷款、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返乡创业人才用好"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惠社e贷""扶社贷"等融资平台,帮助其解决融资贷款难题;积极拓宽农村抵押物范围,加快建立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做好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拓展"三乡工程"融资渠道。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人才紧缺是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软肋"。围绕"能人回乡",大规模引进和培育创业人才,借助栖霞区、住建部等帮扶平台,重点引入规划研究、创意设计、农业发展实用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施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真正做到吸引一批人才、带来一批团队、带出一个产业。四是强化信息服务支持。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充分实现数据信息在网络平台的共享,探索建立"三乡工程"网络中介服务平台,完善农村闲置资产资源信息发布、交易以及涉农奖补政策咨询,及时为回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市场行情、项目申报指南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解决技术人才和市场销路等方面的问题。

--攥牢抓手,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深度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持续加大云谷川特色种植(食用菌、马铃薯)产业园、西纳川果蔬产业园、小南川健康养殖园建设力度,大力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万亩。抢占青稞、牦牛产业制高点,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把产品做优、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做响。实施好设施农业升级改造、农田水利等项目,全力将李家山、拦隆口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和"三乡工程"示范乡镇,将共和镇苏尔吉、鲁沙尔镇阳坡、拦隆口镇卡阳等13个村打造成为特色示范村。加快推进云谷川特色小镇二期、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二期等综合项目建设,围绕鲁沙尔铜银器加工、大宋农业菜籽油精深加工、慕家酩馏酒土法酿造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工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