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2021年湟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10大亮点
浏览:228次 时间:2021-12-30 来源:本站

2021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考察青海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和"四地两体系"建设,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总体呈现十个亮点:

亮点一:党的建设再谱新篇。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统揽全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干事创业磅礴力量。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践诺为民事项1537件。圆满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239个村、16个社区完成"一肩挑",实现"三优三强三过硬"工作目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高擎党旗,感恩向党,聚力奋进,赶超发展"主题党建,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营造了比学赶超强大气场。持之以恒纠"四风",高标准完成市委作风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和制度》,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强化监督执纪执法,营造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亮点二:疫情防控扎实有效。闻"疫"而动、听令而行,新一轮疫情发生以后,区委、区政府紧急应对,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指挥体系平急转换。领导干部冲在一线,坐镇指挥调度。医护工作者勇挑重担,338名医护"战士"驰援主城区。公安干警连夜奋战,46万老百姓守望相助,凝聚起了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千方百计筹措防疫资金1110万元,设置采样点393个,成立采样、流调队伍260支,配置集中隔离点10处。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高效运转,累计排查境内外来区人员5.53万人次,核酸检测6.47万份。严格落实"三码一证一查验",坚决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区上下全力以赴,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阵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亮点三: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普惠政策,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就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稳中有进,对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立足区情实际,以"三乡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有效路径,攥拳发力整合衔接资金2.2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4项,产业带贫成效显著,65%的村集体经济超10万以上。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注资200万元,成立农稷协作公司2家,"磁性"吸引青海中拓投资兴业,助力食用菌产业园落户李家山;东西部协作纵深推进,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多巴玉拉等15个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亮点四: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新建智能温室1000平方米。建立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3.27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49.93亿元。河湟文旅小镇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宗喀驿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群加黑峡生态农庄等3家民宿被评为"首批西宁市河湟精品民宿",苏尔吉等4个村跻身全省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基地正式开园,成功举办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湟中暖锅节。实现文旅总收入13.92亿元。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展销设计中心进驻南京,全区运营网店达70余家,实现电商交易总额4433万元。

亮点五: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完成国土绿化21.27万亩,同比增长63.5%。修复河道36处,智能化改造污水处理站,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和"智慧水利云"巡河,省控湟水河断面及南川河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水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92平方公里,恢复矿山26.24万平方米。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7.1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无废城市"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信访案件全部销号。接通92个村天然气,完成"煤改气"107.5蒸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农村清洁化能源改造总量稳居全市首位。

亮点六: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全区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研究,卡阳、葱湾省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更新加快推进,鲁沙尔旧城改造全面启动。圣山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多巴凤凰小区二期项目主体完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改造老旧小区30个。田家寨美丽城镇建设顺利推进,建成高原美丽乡村40个。农村发展短板不断补齐,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2352户,上五庄生活垃圾填埋场和72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铺设污水管网90公里,建设农村户厕6634座,认定市级清洁村庄2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5.7%。"路长制"全面推开,塔尔寺交通枢纽站投入使用,整治"畅返不畅"道路82.6公里,被评为全省首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

亮点七:改革创新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企业登记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全面兑现,66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5.5%。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370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功培育规上企业5家,引进企业6家。财税体制改革一体化推进,国有资产集聚运营。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首家ODR投诉平台投入运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业生产托管服务3万亩。3个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全面完成,实现了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目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省市医院开展专科联盟建设。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群众获得感在改革创新中大幅提升。

亮点八:民生福祉不断攀升。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标尺,财政支出民生领域占比连续6年保持83%以上。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新增城镇就业2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投资200万元购买临聘教师岗位100个,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基本消除。"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拦隆口、田家寨中心卫生院基层服务能力通过省市复审,区域心电网络中心、网络门诊基层对接全覆盖。持续加大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人间鼠疫14年"零发生"。不断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亿元。全力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为288名退役士兵补缴养老金430万,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亮点九:精神文明深入人心。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制定《湟中区"摒弃陈规陋习遵守公序良俗"群众宣教方案》,完善38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全区"四会"组织机构设置率达100%。道德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逐步健全,群众道德素养有效提升,创评"五星级文明户"8467户,共和镇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活动1600余场次。围绕党史学习、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抓外宣,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泥麻隆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功经验,千紫缘、上山庄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登上央视新闻,中央和省市媒体刊播湟中新闻稿件240余篇,举办"八瓣莲花"非遗公益摄影活动,湟中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亮点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推进"大联防"警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全民反诈宣传活动,六类社会治安事件"零发生"。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广泛宣传,"八五"普法全面推开。严格落实县级领导信访包案制,国家信访局交办的13件重复信访事项全部办结。劳动关系日益和谐,清欠农民工资1128万元,清欠率达98%。投资238万元在34个路口安装电子警察,组织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势头。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投入300万元组建应急无人机信息化中队,全方位开展城市"体检",全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23%,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