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省人大代表、湟中区委书记 吉 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聚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以来,西宁市启动实施的"三乡工程"成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载体和有效抓手,湟中朝着"三乡工程"引领区方向不断努力,"三乡工程"给湟中区带来了哪些变化?1月23日上午,湟中区委书记吉辉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请问"三乡工程"实施以来,为湟中区带来了哪些新气象?
吉辉:湟中区始终坚持以"三乡工程"为引领,主动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模式,突出抱团发展、连片发展、聚集发展,整合资金、资源、资产,通过"化零为整"方式将小项目整合为大产业,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富裕美丽和谐新农村。
投资2.27亿元提升了4条乡村旅游示范带的旅游设施,建成了AAA级以上景区9家,星级宾馆9家,乡村旅游接待点148家,2021年全年乡村旅游人数为186.86万人,乡村旅游收入为3.5亿元。
湟中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回乡能人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生产性服务。2021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7万亩;建成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全区1100余名能人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湟中投资兴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3.05万人次。
围绕"三乡工程"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7项,概算投资46.75亿元;55个村实施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做大做强马铃薯、油菜、青稞、蔬菜生产基地,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牧场19家,成立了首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中心,在南京市建立"青海名优特色扶贫产品体验店";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等命名为西宁市"三乡工程"首批示范典型。15个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乡工程"展示出巨大的潜能与空间、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围绕七个聚焦聚力,今后湟中区有什么打算?
吉辉:湟中作为西宁新晋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七个聚焦聚力"安排部署,主动对表打造"高地"、建设"四地"重大要求,以"六区"建设为引领,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全力推动湟中高质量发展,在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中体现湟中担当、展现湟中作为。
牢固树立"立足优势谋发展,因地制宜强产业"的鲜明导向,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一批地域特色浓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动力强劲的特色优势产业,主动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守牢守好生态安全底线。
深刻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决守牢西宁南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
赋能提升生态旅游品质内涵,持续拓展延伸乡村旅游周边产业,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复合型、精品化、全要素发展。着力培育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屠宰加工、高原康养等产业,有效推动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