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
为决策服务
湟中调查分析
第1期
国家统计局湟中调查队 2022年1月19日 签发:仓永顺
"十四五"开局之年湟中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今年以来,湟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主线,聚焦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居民收入增长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湟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0元、同比增加1779元,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29元、同比增加2038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1元、同比增加1516元,增长12%。一到四季度,湟中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全体居民收入
2021年,湟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79元,同比增长9.3%。
从四大项收入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6394.5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85.4元,涨幅18.7%,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8.3%,拉动收入增长13.49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1566.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04元,下降39.1%。经营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7%,拉动收入负增长5.24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443.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元,涨幅2.5%,财产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2%,拉动收入增长0.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535.8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6.4元,涨幅7.9%,转移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11%,拉动收入增长0.97个百分点。
(二)城镇常住居民收入
2021年,湟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29元,同比增加2038元,增长6.0%。
从四大项收入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28330.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68.7元,涨幅12.6%,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9.29%,拉动收入增长9.4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241.1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42.3元,下降24.3%。经营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7%,拉动收入负增长3.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259.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元,下降0.2%,财产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3%,拉动收入负增长0.01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897.1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5.2元,下降2.9%,转移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11%,拉动收入负增长0.25个百分点。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1年
| 2020年
| 比上年±
| 增幅(%)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5728.9
| 33690.8
| 2038.1
| 6.0
|
其中:工资性收入
| 元
| 28330.8
| 25162.1
| 3168.7
| 12.6
|
经营净收入
| 元
| 3241.1
| 4283.4
| -1042.3
| -24.3
|
财产净收入
| 元
| 1259.9
| 1262.9
| -3.1
| -0.2
|
转移净收入
| 元
| 2897.1
| 2982.2
| -85.2
| -2.9
|
(三)农村常住居民收入
2021年,湟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1元、同比增加1516元,增长12%。
从四大项收入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4931.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05.8元,涨幅25.3%,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7.14%,拉动收入增长17.4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799.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03.4元,下降55.7%。经营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4%,拉动收入负增长7.93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69.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元,增长15.0%,财产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49%,拉动收入增长0.07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70.5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4.4元,增长14.7%,转移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73%,拉动收入增长2.41个百分点。
二、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工资性收入
2021年,工资性收入仍是湟中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助力。一是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和企业出台鼓励务工政策,部分劳动力恢复就业;二是今年以来湟中区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振兴劳动力就业市场,全区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建筑业、服务业、环境保护业等行业的工作岗位,使得打工人数增加,湟中区城镇新增就业2901人;三是城市发展红利,多巴新城改造,湟中撤县改区,千紫缘太空博览园、南川工业园区、甘河滩工业园区等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二三产就业岗位,使湟中区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有工可打,有钱可赚;四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晋级晋档等平稳增长;五是湟中区就业部门出台并认真贯彻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组织各项就业培训,培训城乡劳动力136期6000人,提升了湟中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人均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
全体居民经营性收入降低较为显著,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全体居民的一产、二产收入均呈下降趋势,且降幅都较大,一产同比下降151.8%、二产下降28.6%;数据显示,居民对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去年同期上涨13.8%和8.5%,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凸显出居民对改善型、体验型消费的需求,让自营市场释放出了更多的活力,但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猪肉市场价由56元/公斤下滑至四季度26元/公斤,导致畜牧业市场一路走低,牛羊肉价格也在低位运行,同时,10月份以来,随着旅游黄金周的带动因素消逝以及10月下旬新冠疫情的暴发,旅游场所全部暂停营业,大部分餐饮市场暂停营业,对湟中区自营市场较大的影响。
(三)财产净收入
今年以来,出租房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9.8%,是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一大因素,同时,由于现行的信用消费和网络理财等消费方式不断快速发展,致使湟中区财产收入慢慢形成了新的格局,从传统的实业慢慢向网络转变,超前信用消费,如房贷车贷手机贷消费贷等,在促进消费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消费利息和手续费,加大了财产性支出。同时,网络理财、保险等为年轻人理财提供了新的选择,财产性收入的灵活泼动性也大大增加。
(四)转移净收入
2021年转移性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虽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是相关脱贫政策保持五年不变,从全区来看,惠民政策的不断优化,惠民资金发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正稳步提高着城乡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湟中区对城镇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实施兜底补贴,特别是今年年底以来,低保提高发放标准32元/月/人,并且逐年增长,惠及全区4943户10042人。同时,湟中区对残疾人、困难学生、高龄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等特殊人群,也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补助,各项惠民政策的稳步提升,是转移净收入稳步提升的有力保障。
三、影响居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后劲不足。
从农村看,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受全球新冠感染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减员增效和投资不足的影响,用工需求和新增就业空间有限;一方面随着用工薪酬不断提高,企业用工压力增大,同时部分企业逐步推广高科技电子化设备,以取代传统企业生产模式,这种情况下,多以体力劳动和初级技术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就显得更为劣势,农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动力也将不断弱化。从城镇看,改革措施的实施步伐无法在短期内促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显著改善,企业提高员工待遇的增长动力不足,就业创业不稳定因素增多,居民经营收入收窄,同时,2021年全年没有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性文件,这一部分收入对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影响有所迟缓。
(二)农牧业生产增收难度大。一是今年以来尽管全区春小麦、油菜籽、蚕豆、青稞、马铃薯的价格受人工工资和汽柴油等生产成本增加的因素影响呈上涨趋势,但受种粮效益低、种植成本高、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投入减少,不能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得不到保障;二是在"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过程中种植苗木、中藏药材、经济果树等一度是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从业农户较多,种植面积较大,到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惯性"和一些需要合理处置的残留问题,整治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特色产业发展的耕地面积和区域规划不合理;三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湟中区养殖业市场低迷。湟中区养殖主要以育肥为主,饲料使用量较大,随着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养殖户的积极性受挫,加上疫情防控的需要等因素影响,养殖户的成本较去年增加较多,而生猪收购价的节节下滑使得养殖户的收益明显减少,对养殖户的正常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四、促进居民增收的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
工资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增长速度将直接决定可支配收入的整体增速,并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的各项增资政策,确保各项增资按时足额发放,促使政策性增资因素带动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保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抓实抓好复工返岗是解决就业问题、减轻疫情对收入影响的关键所在。努力促进就业创业,激发增收活力。着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提供就业技能要求较低的公益性岗位,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做好就业帮扶,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合伙创业,尽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
(三)持续加大农牧业投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一是加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资金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扶持政策,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做强马铃薯产业、做大油菜产业、做精蔬菜产业上想办法、下功夫;二是根据川水、浅山、脑山地区的实际,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发展的耕地面积和区域,注重耕地"非粮化"不增量,在保障种植大户和农户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经济不受损的前提下区别对待;三是政府相关部门能通过政策手段有效控制饲料成本,降低养殖户的亏损。进一步落实贴息资金,降低养殖户购买饲料、良种母猪、仔猪等生产成本,增加养殖者的信心,重振养殖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