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中县以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文化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文化产业,2017年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值达11.6亿元,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狠抓景区园区建设,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持续放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按照"一园三区一轴"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汇集了缘汇木雕、佛光工艺、古秘藏青稞酒等企业8家,辐射带动个体经营户300余家,园区出产的云锦、银铜器等畅销全国,并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国家,进一步强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项目支撑带动,累计投资4.76亿元建成河湟文化博物馆、佛光路商业步行街、香巴林卡演艺厅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以迎宾大道为轴线的10公里文化产业发展廊道,产业聚集规模走在全省前列。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壮大文化产业规模。通过政府投资、信贷支持、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培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2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7家。全县文化企业注册数达70家、个体经营户超过500家,建成区外加工点300多个、省内外销售网点500多个,从业人员达2.3万人,文化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
--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创新。成立银铜器、木雕、农民画、堆绣、镶丝等7个行业协会,与清华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省妇联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高质量人才培训基地。聘请20余名民间工艺师担任教师,通过"阳光工程"、非遗传承培训、自主办班、传帮带等形式,大力开展技艺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508场次,培训从业人员2400人,取得民间工艺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81人。不断更新产品设计理念,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高科技嫁接,开发出木雕唐卡、铜雕鎏金工艺墙饰、丝毛工艺挂毯、云锦等40余种新产品,为文化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强文化产业品牌。通过搭建宣传平台、外展推介、举办创意大赛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湟中文化产业品牌。组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参加各类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省外全国性文化产业博览会、民间工艺美术展等18次,获奖20余项;中央电视台、《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湟中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报道,进一步提高了湟中特色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