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
按照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市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意见》和《湟中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工业结构,着力在工业领域推进以"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强创新"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治手段,将我县工业领域"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强创新"工作与工业结构优化、扩大有效供给相结合,建立市场化调节结构、提高投资有效性,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落实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12315"总目标,构建具有湟中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谱写"幸福西宁"湟中篇章。
二、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构筑以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主的文化旅游民族工艺品加工业、"两川一线"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体系。逐步"出清"西堡片区商砼、建材企业,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打造文化旅游民族工艺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特色名优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挖潜增效,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构筑新型工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坚持优结构与补短板相结合。以补短板、增优势作为推进我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突出重点加快我县工业结构的调整,依托农副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民族工艺品加工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从培育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入手,打造集订单种植、精深加工、多渠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和产业聚集区,逐步淘汰重工、建材行业,有序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补齐我县工业领域结构性短板。
--坚持创新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创新和开发新产品,加大人才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和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和增创科技新优势、产业发展新优势、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激活存量资产,增强现有产业和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推进"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强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四、重点工作
以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入开展"一去"、"一减"、"一降"、"一补"、"一强"专项行动,切实将加快供给侧改革各项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去产能。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减少过剩的低效供给,提高供给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原则,盘活土地资源,加大闲置用地、低效用地清理工作力度,建立全县僵尸企业数据库,对"僵尸"企业实施清单化管理,将我县贵强硅业科技有限公司、顺翔矿业有限公司纳入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到2018年底,全县"僵尸"企业实现分类处置,加快推进工业项目"腾笼换鸟",帮助企业维持生产和渡过难关。二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治手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集中利用3-5年时间通过严禁新增产能、依法依规退出等方式将高耗能,技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实施关停退出,切实为先进产能腾出能耗、资本和市场空间。推动资源、产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好转,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西宁市工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严格项目审批,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严重过剩项目,提高源头管控实效。逐步化解出清西堡地区建材、商砼企业,按照年度落后产能淘汰目标任务,强化市场监督、安全检查和节能监察等措施,加大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标准落实,倒逼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做好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工作。加大对全县硅铁加工企业的技改力度,2017-2018年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二)减库存。消化我县水泥、油菜籽等行业生产成品库存,通过搭建企业产销对接平台,减少资金占用,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努力实现企业产销基本平衡。一是根据《西宁市工业产品目录》鼓励县内重大工程项目,提高采购本地区水泥、建材等产品比重。加强产业间上下游对接力度,深入挖掘县域市场潜力,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购买本地区工业产品。二是加大营销工作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自建电商平台,鼓励我县企业建立的弘大商城、八瓣莲花商城、高原农副产品网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开拓互联网营销方式,促进企业产成品销售。三是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等企业,如弘大、青麦、新绿康、南朔山矿泉水等在省外重点销售区域,建立销售网点及区域代理包销公司,加大异地销售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降成本。贯彻落实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积极向国家、省、市反映和争取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一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认真落实国家"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推动设备加速折旧,通过"营改增"的全面实行,减少企业所得税。严格落实《西宁市涉企收费清单》,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二是降低社保缴费率。积极落实精简归并"五险一金"政策,在不降低职工社会保障前提下,降低企业社保负担和用工成本,积极落实好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政策,促进企业和职工共渡难关。三是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成本。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帮助企业争取电力直接交易、差别电价等优惠电价,支持企业采用变频节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式节约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加大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对燃气企业的燃气成本及价格监控机制,合理控制企业用气成本。鼓励重点用水工业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节水器具,实现节水及提高中水利用效率。四是降低用地成本。坚持集约用地,提高用地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实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供地方式,鼓励工业企业强化技改,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五是强化内部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做好内部降本增效,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过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六是为切实减轻县属园区企业负担,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认真贯彻落实《湟中上新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扶持企业发展暂行办法》,促进入园企业投产,提高园区经济发展能力。
(四)补短板。突出产业链的集聚倍增效应,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发展"补短板"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聚集效应。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主线,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平台。一是以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深入挖掘全县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大做强银铜器加工、木雕、藏毯等文化旅游民族工艺品产业,积极扶持行业龙头、培育企业特色,突出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引进有实力、有创意的企业,重点开发具有高原特色、佛教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文化传播影响力,大力培育区域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通产销链,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二是以"两川一线"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坚持明确定位、错位发展原则,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构建农副产品加工新体系,重点培育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加工、肉类加工、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为主的高端食品加工业。依托共和露地蔬菜发展区、云谷川和西纳川现代农业发展区等平台,大力推进大宋农业、弘大粮油等油菜籽精深加工项目,以中藏药材基地为补充,拓展绿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生产经营领域,完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三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落实省政府"百项改造提升工程", 建立"十三五"重大项目库与年度重点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实施《建设项目临时许可证》制度,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多巴-沙塘川千亿元现代服务业经济带、环甘河-鲁沙尔-南川公路千亿元"U"型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等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鼓励县域企业充分利用旅游纪念品加工、文化创意产品、光伏发电、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发展优势,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优化重点项目库和招商项目库,将重点项目集中在有效投资和补短板领域,着力引进符合发展区功能定位,助推我县调结构、补短板的生态环保型项目建设。
(五)强创新。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具有优势产业做精做优,全面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建平台,搭建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三大类创新平台。搭建工业聚集平台,搭建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两川一线"农副产品加工区的产业集群平台,按照"空间优化、增值提升、辐射发展"理念,推进建设工业园区、特色功能区,形成"集中、集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搭建对企服务平台,实施的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基础上,滚动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一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我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搭建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平台,以实施"湟中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通过财税扶持、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等措施,加速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二是创品牌,从行业、地域、企业和产品四个方面打响高原特色产业品牌,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着力提高湟中县特色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借鉴"弘大"、"八瓣莲花"、"格桑花"等品牌成功经验,以质量优势塑造品牌优势。全面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品质,在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民族工艺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三是增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注重扶持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加强对困难企业的帮扶。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计划,支持企业立足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联合攻关,联合建设不同类别、各种层级的研发机构,合力推进技术、管理、业态及模式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全县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工作,加强与、财政、科技文化体育、国土、环保等部门及园区的沟通衔接,统筹全县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和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服务保障。各相关部门全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作用,全力支持全县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支持新型建材业、特色民族工业品加工产业、文化旅游创业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政府资金与信贷、基金的有效结合,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加大银企对接力度,科学统筹,切实利用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资源。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合力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县改革办公室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对改革成效进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县委、县政府。
(四)提供人才支撑。企业、教育机构共同努力,加快引进和培养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形成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支撑体系。
(五)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新湟中、微湟中以及政府门户网站等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工业领域"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强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1.湟中县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2.湟中县工业企业"减库存"实施方案;
3.湟中县工业企业"降成本"实施方案;
4.湟中县工业企业"补短板"实施方案;
5.湟中县工业企业"强创新"实施方案。
附件: 附件: 附件: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