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2012年湟中县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浏览:616次 时间:2012-12-14 来源:本站
exit();?>

 

2012年,湟中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把湟中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县、藏传佛教旅游胜地和西宁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中心"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湟中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塔尔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扎实开展塔尔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投资8500万元完成了塔尔寺寺内道路改造、游客服务中心、莲花湖观景平台等项目,投资1.8亿元的塔尔寺活佛府邸修缮、酥油花馆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塔尔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多措并举,集中力量开展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11月26日,塔尔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强卫书记致信祝贺,要求把塔尔寺建成爱国爱教的典范、文化艺术的宝库、旅游观光的圣地。

--经济总量位列全省各县之首。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9亿元、可比增长15.4%;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0.4%,争取预算内专项资金14.69亿元、同比增长36%,全县总财力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25%,经济总量列全省各县之首。

--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全县温棚总数达到16320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83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达到31万吨、同比增长10.2%,占西宁市蔬菜总产量的41.3%,成为西宁市郊最大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1.8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65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积极推进小南川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建成400亩以上饲草种植基地25个,种植优质饲草12.5万亩,建成年产600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3个,初步建立起以沼气设施为纽带,养殖与饲草种植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循环畜牧业发展新模式,生态养殖业走在了全市前列。投资7571.82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云谷川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2项,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8万亩,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投资1968.75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6项,全县累计解决了334个行政村36.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达到86%,荣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抓住政策机遇,创新项目工作理念,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施各类项目219项。充分利用塔尔寺灯节、"青洽会"、"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等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青海古秘藏青稞酒等招商项目14个,到位资金13亿元,其中投资近40亿元的新华联•多巴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实施。

--全省最大的农民安置区--康川新城建成并交付使用。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投资9亿元,占地1037亩,建成了涉及16个村5371户的全省最大的被征地拆迁农民安置区--康川新城并交付使用。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成立了康川新城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组建了物业公司,实行小区楼长、单元长负责制;建成了便民服务大厅,为搬迁入住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对入驻居民的网格式规范化管理,为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紧紧围绕把湟中建设成为西宁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中心这一目标,全力打造"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园和陈家滩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着力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投资1.2亿元实施"八瓣莲花"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体验销售中心、河湟博物馆、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演艺厅综合楼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10项;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陈家滩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落实藏传文化系列工艺品开发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8项;大力发展藏式家具生产加工业,培育缘汇木雕工艺、廷辉雕刻工艺及佛光工艺3家藏式家具生产龙头企业,年生产藏式家具2万余件,占全省藏式家具生产总量的80%,年产值达2301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藏式家具生产基地。

--民生投入再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县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达21.3亿元,占县财政支出的85.3%;投资1.85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0550套,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2.58亿元实施校安工程等教育发展项目48项,改扩建校舍11.57万平方米,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全县各村卫生室计算机配备率达到100%、网络开通率达65%,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投资3895万元,在14个乡镇、260个行政村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解决了7.3万余户33万多农民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1.18亿元,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264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04万人次,实现劳务性收入7.48亿元,被评为"青海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在35个村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整合涉农资金2.2亿元,县财政投入2923万元,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折价1353.2万元,动员群众筹资2亿多元、投工投劳43.8万人次,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和人居环境,是历年来县财政投入力度最大、群众筹资投劳最多、卫生保洁办法最新、共建效果最明显的一项活动。

--涉藏维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深化"平安寺院"建设,实行县级领导重点时段、敏感时期维稳值班制度和驻寺工作制度;坚持县级领导定期走访宗教人士制度,认真落实寺院巡查制度和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制定了《塔尔寺僧院管理制度》、《藏传佛教经师管理办法》等制度,集中开展"爱国爱教、守法持戒、知恩感恩"法制宣传月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寺院民主管理,顺利完成塔尔寺民管会班子调整补充工作。以塔尔寺为重点的涉藏维稳工作未出现不稳定事件,保持了社会稳定。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建成社区便民服务大厅5个、村级便民服务工作站31个,全面推行"一格五员"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联户联防、邻里守望等管理服务活动,形成了网格化责任体系,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县命案破案率达100%,公安执法质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成功摘掉了全国盗窃破坏"三电"案件重点县帽子;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省首次开展"百名法官进百村"活动,提高了司法为民服务能力。

--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丰硕。深入开展以"整肃作风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干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广大干部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乡镇、部门、机关单位争相推行"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制度,党员干部在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实践中,做到了清正廉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积极开展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健全完善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全县形成了风清气正、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困难和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创新党员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制度》,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属全省首创。

--先进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文明湟中建设"活动,全力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的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感召社会和激励进取的先进人物,汉东回族乡下麻尔小学教师马复兴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土门关乡上阿卡幼教点、秋子沟幼教点幼儿教师李启英获"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称号;大才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宝祥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省"十大青海好人"候选人推荐中排列第一。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