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2015年湟中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10大亮点
浏览:366次 时间:2015-12-15 来源:本站
exit();?>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着力加强"三基"建设,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10大亮点。

亮点一: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砥砺奋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积极作为,主动出击,经受住了考验,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95亿元、增长11%,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81.88亿元、增长24.16%,其中多巴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近一半;完成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20%;争取预算内专项资金22.27亿元、增长27.1%;以崭新、靓丽的姿态参加"青洽会"、"城洽会"等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4.14亿元、增长31.2%。

亮点二:旅游强县建设迈入了"快车道"。塔尔寺大景区建设完成年度投资6.6亿元,是近年来投资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年,景区入口道路扩容改造、门户区商业步行街、大型生态停车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八瓣莲花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建成运营,成为湟中又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率先建成全市最标准的县级博物馆,赢得省内外游客的赞誉;积极打造莲花湖景区,绿化美化面积达到810亩,完成了南北两岸徒步栈道和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使之成为西宁市民徒步休闲的最佳目的地之一;着力改善塔尔寺大景区景观面貌,实施了县城高标准绿化美化项目,佛光路、金塔路建筑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城区景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着力打造拦隆口卡阳、李家山峡口等乡村旅游特色村,成功举办了南佛山油菜花节、青绿元美食节、西纳川果蔬采摘节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全面开花,吸引了百万游客前来赏花、观光、采摘,展现了湟中之美、湟中之秀、湟中之靓。

亮点三:湟中成为西宁名副其实的"菜篮子"。把推进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作为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投资8100万元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新建各类温棚1500栋,建成智能育苗温室1栋,多巴玉拉深冬温室基地温室总数达到1400栋,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成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区2个,千亩露地蔬菜生产区4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3.5万亩,蔬菜产量达33万吨,销量达28万吨,蔬菜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二,产量和销售量排西宁市三县之首,以蔬菜生产销售带动农民增收的功能日渐显现。

亮点四:易地搬迁让贫困农民搭上了脱贫致富的"顺风车"。把易地搬迁作为推动扶贫的有力举措,瞄准最贫困地区,投资3872万元实施海子沟乡黑沟等地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缺医无校的7个贫困山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黑沟,甘家等5个整村搬迁村270户农户全部入住新居,实现了"当年修建、当年建成、当年入住"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黑沟村搬迁兑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贫困村民的承诺,在我县扶贫工作中记录了浓重的一笔。

亮点五:"美丽乡村"构筑起群众幸福家园。投资3.83亿元在37个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项目村建设占到全省的十分之一多;注重"面子"、"里子"一起抓,充分挖掘项目村文化内涵,在建设风格上彰显民族及地方特色,引导项目村发展设施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开展以"三清、五改、治六乱"为主的环境整治,建成了"村容村貌整洁、基础条件向好、农民收入倍增、干群关系密切"的湟中特色"高原美丽乡村",累计建成新农村15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大力开展国省道沿线、房前屋后种花植树活动,种植各类花卉3万平方米、绿化道路130公里,打造山花烂漫、芳香溢人的景色,"秀美湟中"映入群众眼帘。

亮点六: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按照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的办学思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投资2.8亿元实施占地314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招生规模1.2万名的职业教育多巴新校区一期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已正式入驻,二期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整合职业教育、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培训农村技能型人才12.8万人次,培训数量为全省之首,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亮点七: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集中有限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全县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达到29.5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2.4%,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学、就医、出行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各类学校全面改簿项目29个,建成农村幼儿园8个,县财政投入2500万元用于学校安全保卫、宿舍管理、设施配套,为教育优先、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各项政策,制作惠民政策"明白卡"10万份,发放低保、五保补贴2亿多元,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为基层卫生院投入各类经费670万元、招聘医务人员91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投资3843.7万元全面完成49个行政村的村道硬化,全县342个村通上了公交车,有效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亮点八:基层组织建设在创新中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的基础上,由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领导担任"教员",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村(社区)干部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在全省首次开设农村干部行政管理大专班,开辟了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推行行政村ABC分类管理办法,对全县行政村科学定级,分类施策,形成了先进村提水平、一般村赶先进、后进村强基础的良好态势,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开展第二届村(社区)优秀干部评选表彰活动,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整合资金1.8亿元,重点打造了"云谷川观光农业"党建示范带和"西纳川特色高效农业"党建示范带,党建工作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创新开展"说党建、看党建、评党建"活动,理思路、定措施、传压力,形成了群加乡夜访、多巴社区"3+2"等一批典型做法,全县党建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亮点九:湟中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对塔尔寺大景区建设、酥油花灯节、文化旅游季、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等亮点工作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引起全省媒体及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好评。我县图片报道《"抢"书记》在《人民日报》显著位置刊登,在《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省市广播电视台播发重点报道、系列报道,《西海都市报》开设"行走湟中"专栏,《青海日报》发稿量增长52.8%,头版报道增长80%;《西宁晚报》发稿量增长20.8%,整版报道增长130%;省、市电视台播出湟中新闻稿件413条,成绩位居西宁市三县第一,电视新闻《最后的裹脚》分别获得青海新闻奖一等奖和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在全省区县一级率先建成了微湟中"两微一网一端"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对外宣传阵地,先后被新华网、新华社青海分社等部门评为青海省微政务最佳飞跃奖和西宁市政务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奖。

 亮点十: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全面形成。始终把维护好以塔尔寺为重点的涉藏领域稳定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圆满完成了塔尔寺酥油花艺术节、法会等的安全保障工作,未发生任何不稳定事件,使全县党政机关经受住了执政能力、组织能力、举办大型群众文体活动的考验,全县各级干部经受住了维稳处突的考验。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模式,招聘"村警"396名,"村警"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以打造和谐景区为目标,扎实做好旅游高峰期间塔尔寺景区的交通疏导、社会治安管理,设置交通分流点、引导点,划定临时停车位,实行12小时交通疏导,加强景区景点治安力量,确保了景区旅游秩序的井然有序,保障了400万游客的安全。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级领导接访制度,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年内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49件、同比下降53%,受理信访案件145件、同比下降39%,越级上访案件12件、同比下降66%,实现了矛盾纠纷、信访案件、越级上访"三下降"。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