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湟中县“五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浏览:738次 时间:2016-04-15 来源:本站
exit();?>

近年来,湟中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推动县域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活力的重要机遇,深入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创新中国成立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成立了创建专项工作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完善制度创新,认真落实《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办法》、《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实施"三个一"创新示范项目自建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行"老茯茶"议事会制度的指导意见》、《湟中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印发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两馆一站"绩效考评办法》等制度,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水平和效益,"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考评优秀率达88%,群众对文化工作满意度达96%。

--开放创文环境,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不断充实专兼职文化力量,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文化事业工作人员546人,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7%;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64人,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3人;配备村(社区)文化管理员406名,实现了全县393个行政村和13个社区全覆盖。大力推行文化志愿者服务, 组建了西宁市文化志愿服务队湟中县分队,设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小队、音乐舞蹈家协会直属队等17支文化志愿服务小队,组建乡镇(街道)流动服务队16支,业余村(社区)文艺队406支。加强对文化事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办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湟中远程网络培训班,保证文化事业工作人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6天,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每年举办文化技能专题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人数500余人次。

--加大基础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65.87元,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达到19.97%,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途径,近三年先后投资18亿元,实施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为16个乡镇(街道)、13个社区、393个村配发体育健身器材4452件;新建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16个乡镇(街道)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393个,村级文化广场303个、文化舞台100个。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体系,目前全县现有各类文化设施873个,建筑面积125.93万平方米;投资4700.68万元在350个行政村安装"户户通"设备86122套,地方台节目覆盖率达到93%以上,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便捷。

--立足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合县图书馆、学校图书室、文化站等藏书资源,使共享藏书达323.54万册,可用数字资源5.4TB。通过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为83个村发放文化活动器材、服装道具4000余件(套)。积极对接在青举办的国际赛事,先后协办或承办了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莲花湖徒步赛等品牌赛事;举办了玉拉果蔬采摘节、慕家酩馏文化节等一批特色乡村文体旅游活动;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10次以上。灵活开展文化服务,建成各类网站12个,"湟中党建"、"微湟中"等微信平台5个。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权益,举办了残疾儿童图书捐赠、残疾人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20余期;投资5万元建立盲人阅览室,投资257万元建设"残疾人之家"4个,其中3个已投入使用。

--特色引领发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借"大美青海""夏都西宁"品牌,深入开展"八韵争妍"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全县500余支群众文体队伍每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7000余场次,培育形成了16个"一乡一镇一特色"创新项目,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建成集湟中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品制作体验、藏族文化民俗生活体验、青海名优特产展销等为一体的"八瓣莲花"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陈家滩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实施藏传文化系列工艺品开发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8项。目前,全县文化企业注册数达70家、个体经营户数量超过500家,建成区外加工点300多个、省内外销售网点500多个。"十二五"期间,全县文化产业产值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9.6亿元。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