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头条
湟中县扶贫产业特色做法及主要成效
浏览:541次 时间:2017-08-15 来源:本站

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遵循,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立足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鲜明的产业优势特点,精准施策、定向发力,通过实施"产业集成规模化、资金管理精细化、产品销售多元化、干群参与全员化"等举措,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年内确保完成49个贫困村退出,3330户、11165名贫困户稳定脱贫任务。

(一)产业集成规模化,破解效益不高问题。一是完善产业规划。结合"十三五"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质量提升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为引领,以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大示范基地为突破口,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比如,田家寨镇通过"园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投资1320万元,流转土地600亩,启动建设集特色种植区、花卉观赏区、现代农业区、采摘观赏区、徒步运动区、大学生创业实践区等为一体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已解决272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人均月工资达2450元,目前田家寨镇15个村、409户贫困户的4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已入股到种植园,贫困户每年将从种植园获得10%的收益。二是选准优势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抓特色"的思路,构建优质粮食、规模养殖、特色果蔬、品牌中藏药种植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休闲观光、生态循环等新型农业,实施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等重点产业扶贫工程,构建起"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扶贫集群。三是创新生产模式。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化生产模式,培育发展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比如,拦隆口镇泥麻隆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投资419.555万元实施湟中县辽援中藏药材种植扶贫产业,种植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藏药材1.5万亩,带动90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年均生产各类中藏药材58.5万公斤以上,销售收入达380多万元,亩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0588元,比2011年增长241.55%。

(二)资金管理精细化,破解帮扶不准问题。一是贴息贷款帮扶。降低贴息门槛,为专业合作社每带动1户贫困户给予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的政策优惠,充分调动了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目前已累计为1915户贫困农户发放贷款6119.02万元,贴息资金达35.5万元。二是入股分红帮扶。针对没有技术和劳力的贫困户,通过授信评估选出一批有意愿、有能力、敢担当的企业和合作社,发挥扶贫贴息贷款"酵母"作用,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至企业或合作社,由企业或合作社对资金进行运作管理,贫困户每季度按照约定比例分红。比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鲁沙尔镇、上新庄镇等乡镇的部分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至青海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公司与224户贫困户签订3年入股协议,贫困户每人年均收益可达540元。

(三)产品销售多元化,破解渠道不畅问题。一是线上与线下联网。大力引进和扶持电子商务产业,投资3460万元成立"弘大电商购销有限公司",通过"淘宝"企业店、"京东"端口等打包对外推广全县特色农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运营;全县建成电商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服务站点181个,以"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式主动对接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企业与基地联营。把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选择特色种养殖项目,引进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种植基地和养殖区农产品,打消群众销售忧虑。今年,全县新增家庭农牧场22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13家,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50万亩,建成全县最大的产业扶贫示范区(泥麻隆中藏药材产业示范园),吸收贫困群众550余户。

(四)干群参与全员化,破解动力不足问题。一是"点对点"结对帮扶。建立"领导联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省市县271个定点帮扶单位的4435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干部和单位挂钩帮扶,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一人、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应享必享"扶持政策。根据《特色产业脱贫行动计划》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人均享受产业发展扶持资金5400元,贫困户可自由选择入股或委托企业经营,且可自主发展产业。另外,对有贷款意愿且有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信贷,用于发展"短平快"产业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面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扶贫贷款按照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全额贴息,让农户得到真正实惠。三是"面对面"跟踪指导。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主动帮助贫困户申请贷款,指导贫困户选择发展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市场信息,协助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产品销售等服务工作,千方百计的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比如,拦隆口镇卡阳村第一书记鲍武章,依靠当地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企业+农户、支部+农户""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卡阳村党支部和周边6个村党支部共同建成卡阳乡村旅游中心党委,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流转土地500亩,打造乡趣卡阳户外运动旅游度假景区,通过扶持农户发展"农家乐",吸纳5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