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头条
砥砺奋进的四十年——湟中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浏览:147次 时间:2018-09-10 来源:本站

近年来,我县档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档案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为推进"法治湟中"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我县档案工作做如下概述:

一、基本情况

湟中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9月,隶属县委办,1984年1月成立湟中县档案局,实行局馆合署办公,管理全县档案工作,属于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2001年机构改革时归口县政府办,承担着县直各机关、事业单位,15个乡镇、1个办事处及村级、社区、民营企业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检查工作和馆藏档案保管、利用、信息开发等基础工作。我局现有事业编制9人,在职9人,公益岗位1人,在职职工平均年龄40岁。为便于开展工作,内设办公室、业务科、档案馆。

档案馆旧馆始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686平方米,使用面积568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修建时因未进行地质勘察,楼馆建于山体斜坡地段,已出现门窗变形、地面裂缝、塌陷、屋面渗水现象。在新馆未实施期间,为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转,2016年经与县领导沟通,拨付资金近35万元对旧馆进行更换门窗、安装防光窗帘、处理地面下沉、内外墙体防水、粉饰、馆楼后墙处排水以及屋顶漏水处理等。

2013年省发改委下达3600m2档案新馆修建项目并拨付省级资金798万元,要求市级配套140万元。项目初步计划在多巴新城区实施,但是当初步设计方案评审后,省发改委以新建项目不便于服务当前政府工作,要求在鲁沙尔地区修建,未同意在多巴修建。随之我县又多次选址,终因鲁沙尔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没有合适的建设用地,项目一直被搁置。

二、取得成效

(一)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1、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努力打造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我县档案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多年来,县政府办公室将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办公室的整体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协助我局同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解决我县档案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年龄知识老化、工作缺乏创新的现状,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我局从内部管理入手,结合我县档案工作实际,按照人员编制情况,确定了九个岗位,细化了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并结合职工工作特点,定人定岗,按岗位定任务,按《湟中县档案局岗位责任考核办法》进行年终考核,初步做到了岗责明确,工作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同时不断完善《档案局内部管理制度》《档案精细化管理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团队意识不断加强。

2、不断改善档案工作环境,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我县自2011年将档案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以来,乡镇档案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2016年初,又将县直机关档案工作同步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制定了《湟中县档案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标准》,大大改善了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强化了各单位领导、档案员的档案意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已实现年初安排,年中检查并整改,年终通报表彰一整套完整的执法过程,做到了执法工作的延续性、规范化。全县各单位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县公安局、林业局、教育局、卫计局、水务局、交通局将下属单位档案工作同步纳入目标管理,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组织部、政府办公室、审计局、国土局、发改局、水务局、广电局、环保局、农牧局、多巴镇、上五庄镇、康川办事处、共和镇在人员保障、经费投入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办公场所紧张情况下,优先解决档案困难,购置档案柜,安装档案密集架,配备档案专用计算机,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环境。

(二)档案法治建设力度强化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使档案行政执法运行在阳光之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遏制权力寻租和执法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迫切需要。我局高度重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一是出台了《湟中县档案局权责清单》,科学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对照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文件,区分企业、乡镇、县直机关科学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这些随机抽查事项涵盖了权力清单有关事项、已取消行政许可但仍然存在监管责任的事项以及其他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检查事项,清单中列明了检查主体、检查依据、检查标准、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手段、检查频率等内容;二是认真编制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监管对象名录库,将全局7名执法人员的姓名、年龄、处室、职务、执法证编号统一录入,执法人员均经过县政府法制办相关业务培训及考核,持有"行政执法证";三是认真制定随机抽查细则,细则紧扣档案工作实际,分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工作原则、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双随机抽查的实施、随机抽查事项公开、附则等章节,从抽查程序、检查手段、检查内容、处罚标准、抽查结果公开等方面,形成了可操作性的流程和检查标准,对全县档案工作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2、多形式开展档案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档案意识。近年来,全县各单位一如既往围绕贯彻《档案法》《省实施办法》《西宁市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在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中,我局联合县直各机关单位在县文化广场开展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活动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各单位、各乡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利用宣传栏、广告牌、LED电子屏幕、单位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深入广泛的开展了档案法治宣传;我局联合县委宣传部、司法局、广电局,结合"七五"普法宣传,利用"微湟中"、新湟中、有线电视台宣传报道我县档案工作取得的成效。

3、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管理规范有效。为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全县各单位根据档案管理目标要求,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制定完善《档案安全保管制度》《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并完善各项安全保管制度和保密制度,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使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使档案安全存放、科学利用、严守机密有了制度保障;为规范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我局联合相关部门转发了新的《发布档案行业标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联合县农牧和扶贫开发科技局、扶贫办,根据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湟中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档案管理办法》和《湟中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

(三)档案业务建设得到提升

1、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为业务指导注入新活力。我们以贴近实际的原则,全新的服务理念,结合全县档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档案培训模式,制定各类档案整理规范要求,规范格式、表样,通过QQ群,分发各档案员,使我县档案指导口径达到一致;规范发文汇集,为统一规范接收进馆,打好基础;统一电子版档案报送规范,力争按期保质接收。近两年来共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20次,组织全县各立档单位分管领导、档案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在多巴中学开展学校档案现场观摩培训,组织全县各社区在和平社区开展社区档案现场观摩会,县水务局组织各水管所、所属各科室档案员开展集中培训,之后对各下属28个单位历年来的档案进行整理、验收,形成了详尽的统计数据,成为我县档案培训工作的一大亮点。

2、强化业务指导监督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各单位档案员能够依据国家档案局8、9、30号令制定的本单位《档案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收集档案资料,并完成各门类归档文件材料的规范整理工作。组织部、供销联社、审计局、发改局、广电局、城管局、共和镇、鲁沙尔镇、上新庄镇、李家山镇、康川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较扎实,严格按照归档范围收集本单位应归档文件材料,保证了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党校、汉东乡、拦隆口镇组织人员积极清理积存文件的整理,档案工作有了新起色。为达到以点带面、长效、规范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目的,我们在全县各行政村全部建档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村级档案示范点工作,上新庄镇、李家山镇、康川办事处、共和镇、田家寨镇积极发挥档案员业务指导职能,对所属社区、村加大指导力度,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我县领先水平;李家山镇峡口村、上五庄镇普崖村、共和镇后营村积极建立村级档案示范室,规范各类档案,切实起到了村级档案样板引领作用。

3、规范建档,确保精准扶贫档案整理齐全完整。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近几年的头等大事,确保全县156个贫困村、9732户贫困户、3.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真实、完整记录"脱贫攻坚"工作,我局审时度势,主动作为,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把及时收集、整理、保存我县精准扶贫工作中产生的档案资料、图片资料作为目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及时转发了《关于报送"脱贫攻坚"工作图片资料的通知》,并对"脱贫攻坚"图片资料征集报送工作提出了要求,建立了"两月一报送"机制。至目前,共筛选并上报市局图片资料352张。在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方面,我们按照既要满足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又要符合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认真开展业务指导监督工作,提出对相关文件材料应按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并与扶贫办联合,根据我县精准扶贫实际情况,制定了《湟中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保障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四)"三个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1、完成馆藏文书档案规范化整理著录工作,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2015年,同县领导多次协调,申请档案数字化专项费用25万元,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截止2017年6月,完成馆藏文书档案规范整理及文件级检索工具的数字化。为有序开展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搭建档案数字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与目录级的对接转换,近期出台了《湟中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向县政府申请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近几年专项预算经费,开展档案原件扫描工作。目前我局通过与档案信息技术公司协商,签订数字化工作服务协议,将馆藏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存储至电子档案管理一体机中,实现目录与电子档案的挂接。县法院、公安局、供销联社、国税局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建立目录数据库,县法院自2017年开始逐步开展档案原件扫描工作,大大提高了档案查阅利用工作效率。

2、优化档案资源,开拓档案编研新思路。为进一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一方面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优势,先后编研完成的《湟中之最》《著名人物简介》《重大历史事件简介》《湟中师范教育三起三落》《远去的干部教育--五七干校》《湟中馆藏书画集》等资料;2016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我馆多方征集湟中县抗战老战士的各类资料,编辑印制《历史永远铭记--湟中受表彰的七位老同志》,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2017年,经于赵玉富多次协调,将其父赵延年同志珍贵照片、奖章等实物征集接收进馆,并在年初开始编写《湟中县档案馆全宗指南》,年底将完成初稿。2018年编辑印制《初心·湟中县先进模范人物选录》,收录19位湟中县先进模范人物。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各立档单位深挖室藏档案资源,努力营造出我县以馆藏编研为主,引导室藏编研为辅,集思广益,典型收存的开放式编研思路。一是室存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各单位把档案资源建设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丰富室藏资源,优化室藏结构,提升室藏品味,为档案利用服务奠定了基础。各立档单位规范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的基础上,还注重各类业务档案的规范化工作,尤其是乡镇建立的档案门类较多,充分体现出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婚姻档案、权能改革档案普遍建立的较为完善,精准扶贫各方面资料收集较为齐全,现有的婚姻档案全部建立了目录数据库。县广电局、林业局新开辟荣誉展室,展示出我县广播电视、林业事业发展的历程,充分发挥了档案的教育作用。二是努力开发档案资源,利用室藏档案编写各类史志资料。鲁沙尔镇编印的《全镇工作剪影》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使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县广电局编写的《发展中的湟中广播电视事业》、法院编写的《案例要览》、水务局编写的《水务系统机构及职务任免》、县教育局编写的《教学质量管理会议汇集》等档案编研资料,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优秀成果。

3、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能力。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开发利用,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办实事、求实效,更新服务理念,改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社会各项事业、人民群众查阅档案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我局已开放县委、县政府2个全宗601卷8437件档案,并编制了开放目录,作为党史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为编写工作提供全方面服务,接待日常查档工作,近两年来,共接待1500人次,调阅档案3753卷,复印2958张,为落实政策、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提供了档案依据。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在依法治档管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全县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立档单位较多,培训难度大且形式单一;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较慢,存在技术、资金、人才上的缺乏,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联合执法检查开展力度不够。

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新理念引领档案自身建设:

推进依法治档,做到重法治、严规范;

大力解放思想,做到敢创新、求突破;

加强转变职能,做到强管理、优服务;

持续担当作为,做到干实事、创实业。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