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个大学生书记“歹”的很——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大学生书记鸟生军的基层实践
浏览:91次
时间:2025-03-19
来源:未知
“我也知道山高路远,但我相信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说起返乡以大学生身份担任书记的事情,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党支部书记鸟生军的眼里满是热情。 民族村位于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政府以西3公里处,属浅脑山村,常住人口1007人,有汉、藏、回、蒙、土、侗族、瑶族七个民族,村集体收入以光伏分工和集体设备出租为主。 自大学毕业以来,鸟生军在外工作创业已经14年并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当谈到为什么选择返乡任职,他说“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在外拼搏这么多年,总感觉内心少了点什么,可能是乡土情结吧,总想回来为村里办点事儿!” 初步担任村书记的他也很迷茫,“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党务村务,一天要干点啥也不清楚,甚至群里通知开个会有些党员也不愿意来,每天被本领恐慌和无形焦虑困扰着,那段时间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一个人经常在村委会待到半夜”。 幸运的是,在原党支部书记和包片领导手把手的帮助指导下,鸟生军很快适应了到村工作节奏,支部书记角色得到及时转变。为解决大学生到村任职没经验、不会干、不会说的现实困境,湟中区委组织部印发《湟中区新任大学生到村任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五项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选派导师帮带、村乡联点结对、书记定期座谈、撰写村情产业报告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巩固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半篇”文章。 晚上7点,民族村党员活动室灯火通明,鸟生军召集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商讨网格化管理、村庄环境卫生治理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小拉沙”农产品品牌打造等事宜。 各位同志,我将我们村的网格化管理又细化了一下,全村按巷道划分为18个网格,每个网格决定由一名党员和一名群众代表担任网格管理员,固定分包走访网格内住户,要详细掌握父老乡亲的问题诉求,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大家对这么划分布置有没有意见或建议?” “要激发村里党员群众参事议事的热情,积极动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村里的会议并踊跃建言献策,让他们成为村庄发展的‘主力军’”。工作上,鸟生军有自己的思路想法,他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商讨确定了常态化进行环境卫生清扫制度和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等具体措施,在修订村规民约环节,引导大家各抒己见,就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爱护公共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村里的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收入和发展问题,这也是我们作为村干部最应该思考的”。2024年11月,鸟生军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2月,实现村内道路黑化项目申报审批,今年1月申请并实施了天然气入户项目,2月举办“CBA暨迎三八”篮球邀请赛及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民族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下来,鸟生军将联合拉沙片区5个村打造“小拉沙”农产品品牌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结合现实资源条件,计划打造属于自己村的特色农产品,努力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谋业,同时,积极带领村民谋划运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自媒体进行宣传和销售,聚力培养一批能干、会干、想干的“新农人”。 现在,每当聊到这个年轻人,党员群众嘴里都会不由自主的说出这句话:“这个书记‘歹’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