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扶贫】栖湟携手 共谱东西部扶贫新乐章
浏览:613次 时间:2020-11-25 来源:本站

11月14日,江苏省老年摄影学会副会长、湟中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家钟晨所拍摄的百余幅体现西宁市湟中区脱贫攻坚成果的作品,以《脱贫故事》的主题在江苏省南京金陵图书馆开展。

这是一次民间关于湟中脱贫攻坚的交流,展现却是数年来栖湟两地协作奋进、携手脱贫的丰硕成果。

一衣带水,栖湟情深。西宁市湟中区与南京市栖霞区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科学安排年度工作任务,加强两地人才交流,共同谋划、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再谱新篇章。

如今,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断地输入西宁市湟中区,扶贫协作之花已在蝶变的湟中大地上多彩绽放。

输血活产业谱写民生"变奏曲"

11月13日,艳阳照射着入冬后的西宁大地,给本已陷入沉寂的大地又带来了一丝暖意。在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一股暖流同样激荡在数位村民的心中。"你们12个人的地方就定好了啊!等一会儿就带你们去实地看看。"鲁沙尔镇副镇长杨国强说的地方,是在这个月底即将投入使用的鲁沙尔镇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扶贫产业园。杨国强说,2019年,村里运用1000万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和村里的自筹资金,开始建设扶贫产业园。"当时计划就是要打造文旅相结合的扶贫产业园。"因此,不论是园区的规划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里一直都以高标准进行打造。"说真的,要是没有东西部协作的这1000万资金,单靠我们自己,很难建起这么好的产业园。"产业园负责人王富邦说,产业园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带动阳坡村的铜银器加工步入产业化道路,产业园还将采用"股份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模式,通过培训学习、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2020年,湟中区积极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4200万元,实施了香沟水库、湟中区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藏药材扶贫示范园等6个协作项目。香沟水库农村供水自来水厂及管道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升了土门关乡和田家寨镇21个村的饮水水质,周边8个贫困村707户、2157名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贫困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补短板项目将有效解决上五庄镇黄草沟村、土门关乡王沟尔村159户农户因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的用水、道路硬化问题,切实改善安置点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海子沟乡智能化种猪饲喂站猪舍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向周边贫困群众免费提供价值33.3万元的生猪;湟中区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藏药材扶贫示范园项目将通过有效盘活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建设药材种植基地、配强药材加工、包装设备等,预计可辐射带动周边270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同时,湟中区还扶持发展消费扶贫,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补贴销往东部地区物流费用等方式,推动湟中区名优特产进南京商超企业,依托苏宁易购线上湟中扶贫馆,深入开展电商扶贫,进一步拓展湟中特色名优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深化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与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协作,通过挂职交流帮扶,近距离学习栖霞先进管理经验,帮助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更新发展理念、拓宽投融资渠道。

搭桥促就业奏响就业"交响曲"

曾经在江苏南京务工不到一年就挣了6万多元的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贫困村民方富泉,今年5月再次踏上了前往南京市的列车。"那边就业机会多,而且工资给的也多,所以今年还是打算过去继续务工。"方富泉说,虽然湟中区里也有不少就业机会,但相比较而言,他还是更愿意去南京市务工。在去南京市务工之前,方富泉从没有外出打过工,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靠着"一亩三分地"过着生活。2018年,方富泉在一次村两委的政策宣讲中,听到了有关去南京外出务工的消息,思来想去,方富泉决定出去闯一趟,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生活。当年,方富泉在当时的湟中区就业服务局的组织下赴南京栖霞区企业务工。那一年,他每月在南京务工的收入为4500元-5000元,再加上湟中区奖励的1.3万元补贴,方富泉一年挣到的钱是他在老家几年的收入。"那还是我头一回拿到那么多工资。"方富泉兴奋地说。从那以后,方富泉笃定了外出务工的想法,只要一听到类似的消息,他就会第一个报名参加。2020年,湟中栖霞两地采取"网络+招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岗位信息,引导贫困劳动力赴南京企业务工。截至目前,举办了1场线上网络专场招聘会,在拦隆口镇举办了1场线下"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累计收集50家南京企业提供的1000余个岗位信,成功组织41名贫困劳动力赴南京务工;通过"点对点"筛选、推送符合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岗位信息,已组织3批、100名学生,其中贫困家庭学生11名,赴南京企业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协调正在湟中区推进的东西扶贫项目、扶贫车间实施单位优先招用贫困劳动力,全区协作项目、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吸纳、带动422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持续落实《贫困劳动力外出赴南京务工奖励办法》,为20名赴南京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兑现奖励补贴15.6万元。

交流增见识唱响小康"协奏曲"

2017年4月,在南京市委、栖霞区委的层层选拔下,现任栖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海滨投身到曾经还是全国重点贫困县的湟中县挂职,今年已是他在湟中挂职的第4年。初到湟中的刘海滨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的身躯,两个月就走遍了湟中的16个乡镇、街道,3个月就能听懂"湟中话"。面对扶贫协作这一重大命题,刘海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推动两区县高层联动、高位谋划上。在他的推动下,两地同步将扶贫协作升级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扶贫协作办公室。通过高位推动,栖霞区先后组织多批次各领域专家到湟中开展帮扶,在他的带领和挂职人才的积极协调下,湟中区多名扶贫领域的医生、教师等干部人才先后到栖霞区培训,有效提升了能力素质,为扶贫协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刘海滨的引领下,两地的交流从高层到基层,从政府到民间,关系愈发亲密,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的人才协作愈发频繁,共同描绘出了一幅栖湟携手奔小康的动人画卷。2020年,栖湟两地相互结对街道乡镇、社会团体积极加强对接交流,结对乡镇开展互访交流10余次,栖霞区委统战部、妇联、残联、工商联等部门先后赴湟中区开展对接交流,教育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组织湟中区学校教师与栖霞区结对学校同步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远程教研交流、名师专题培训等研修活动,积极与结对学校开展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点对点、面对面分享了栖霞区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卫生健康部门先后组织栖霞区结对医院、挂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经验交流、下乡义诊等活动6次,借助远程诊疗系统开展远程诊疗、业务培训4次。截至目前,栖霞区结对乡镇及部门捐赠帮扶资金810万元,先后实施携手奔小康项目30余项,惠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000余名,社会力量捐赠帮扶资金达425.9万元。与此同时,及时发放"栖霞励志奖学金""南京高科"励志奖学金47.2万元,370余名各年级优秀学生获奖,其中142名建档立卡户学生从中受益。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