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和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精神,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教学场景中的深度应用,4月22日,湟中区第一中学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推进会,全面安排学校教育数字化重点工作,谋划未来工作思路,全校200名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校长何生贵结合全国培训班精神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路径与策略》主题动员讲话,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学校在高位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工作中,要坚持“双向融合”发展理念,即“技术赋能课堂”与“教育反哺技术”;即要注重通过AI学情诊断、虚拟协作学习等工具,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教学;又要立足高原教育实际需求,联合企业定制开发藏汉双语AI教学系统,为科技产品研发提供思路和方向;二是在促进教师能力升级上,要深入有效实施“AI教学先锋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包括新手教师“沉浸式支架”学习、年轻教师智能技术整合实践、经验型教师观念革新等内容的教师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和素养。三是注重体现“教育数字化”核心价值,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实践探究工作中,要努力实现通过AI智能备课、作业批改等方式助力解放教师生产力,通过虚拟实验、个性化推送等方式的运用有效激活课堂活力,通过数字化学情诊断、“一人一策”辅导等技术手段运用实现精准教育,切实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正核心价值。四是深刻把握教育本质属性,始终坚持教育过程中“AI是工具,教师是灵魂”定位,全体教师要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变革,同时坚定守住“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教育初心和情怀,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会上,全体教师通过观看《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优秀微课堂视频、学习教育部优秀案例,全面了解AI技术在全国前沿课堂中的创新应用。个别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分享展示AI赋能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和经验。例如,通过应用AI虚拟人物构建互动场景,学生可在线提问,实现课堂“沉浸式”学习;借助AI分析时事热点,生成动态教学资源,助力政治课堂核心目标高效达成;运用AR立体建模技术,将抽象几何问题可视化,突破学生空间思维瓶颈,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会议最后组织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详细指导智能备课、课堂诊断、虚拟教研、精准辅导、德育评价、家校共育等“十大核心应用场景”的使用,解读学校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考核机制。据了解,区一中每月采集教师应用数据量化评分,年度积分纳入评优及职称评审体系,为校本化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本次推进会以“场景化应用+生态化变革”为主线,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认知思维升级。会议锚定“人机共生、教学相长”的战略方向,为教师指明行动路径;二是学科实践突破。会上文理学科案例验证AI赋能的普适性与创新性,激发了全体教师实践热情;三是工作机制创新。通过“十大场景”考核体系与校本培训计划,构建形成了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下一步,学校将全面推进“AI教学先锋计划”,分阶段落实教师培训与能力认证,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定期组织案例分享与教研反思。同时,深入探索藏汉双语AI教学系统开发,服务高原教育特色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