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李家山镇开展了三项重要农业试验,分别是 “非粮化”耕地恢复模式研究试验、马铃薯水肥一体化不同水溶肥筛选试验以及 马铃薯 (微型薯) 品种对比试验。这一系列试验旨在推动湟中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非粮化” 耕地恢复模式研究试验,致力于探索科学有效的耕地恢复路径,采用前茬树苗+有机肥+配方肥等多种方式对比分析,为湟中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供有力依据。该试验对于遏制耕地 “非粮化” 趋势,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铃薯水肥一体化不同水溶肥筛选试验中,技术人员将用多种水溶肥进行测试,观察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通过精准施肥,实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达成水肥耦合,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马铃薯 (微型薯) 品种对比试验,集中于对不同品种的微型薯进行种植对比。此次试验将从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多个维度对各品种进行评估,筛选出最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后续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文玲表示,2025年,湟中区结合耕地“非粮化”整治和管控工作,在粮油作物大面积增产提升方面做文章,扶持全区近5000亩的整治地块。恢复粮油种植,主要推广增施有机肥,全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新型肥料示范,和优良品种的推广等新技术。

这三项试验是湟中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将为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后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持续跟踪试验进展,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各项试验取得预期成果,并将成熟的技术和品种向全区推广应用。此次系列试验的开展,标志着湟中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有望为全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