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统计资料                  第4期
浏览:597 时间:2020-11-06 来源:本站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索引号
tjxx/2020-6262
主题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0-11-06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湟中统计资料                  第4期

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韧性活力有待夯实 

-前三季度湟中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感染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市场消费逐步恢复,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全区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2.4亿元,同比下降2.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11.4%;区属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3.9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16.5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亿元、下降24.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6.7个百分点。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2元、增长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3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43元、增长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4亿元、下降37.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4.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18.7个百分点,其中乡村旅游收入7.7亿元、下降3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6.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12.2个百分点。从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不断加快。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2.6亿元,下降6.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0.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15:49:36调整为16:47:37,二产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二)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共完成30.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种植业产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6.6%;林业产值0.44亿元,同比下降2.3%;畜牧业业产值13.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特点是:种植业生产为一产增长主力,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55%。

(三)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回升。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地区工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3.8%,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4.4%,增速较上半年增加1.5个百分点。从区属工业抽样调查情况来看,一季度个体工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66人,二季度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215人,三季度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217人,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恢复,从业人员稳步增加、企业效益明显回升。

(四)区属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全区经济增速保持逐步回升态势,项目建设提质加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6项开复工141项,开复工率达96.6%,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同比下降25%,降幅较1-7月份收窄12.5个百分点、较1-8月份收窄6个百分点,降幅持续收窄。

(五)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全区经济积极回升,有效需求逐步上涨,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持续收窄。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818万元,同比下降24.4%。增速从一季度下降28%、上半年降降31.1%,到三季度下降24.4%,说明消费市场逐步恢

复,零售额降幅持续收窄。

 

(六)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61万元,增长11.4%,增收2222万元,从重点税种看,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速较高,税收增收明显。

(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2元,同比增长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43元,增长4.1%,增幅较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元,增长6%,增幅较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八)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各项存、贷款总量稳定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1.3亿元、同比增长6.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9.9亿元、同比增长10.6%。

三、与区属三县相比

从发展质量和增速方面在市属三县中进行对比:从发展质量看,我区多项指标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地区生产总值(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全市3.3、0.7、13.5、21.9个百分点。与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所有经济指标增速均有所回升。从发展速度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末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都靠后。

四、存在问题

(一)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全县二产占GDP比重达47%,工业在二产中比重远大于建筑业,缺乏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区属工业发育不足,主要靠甘河工业园区拉动,三产中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工业经济的发展增速直接影响第二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

(二)现代农业发展势头不够强劲。资金缺乏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偏少、养殖业缺乏资金和养殖场地、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现代困扰农业发展。部分企业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加上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并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导致大部分企业不能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利润空间压缩等原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一是用工成本上升较快、原材料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压缩,影响规下企业生产积极性。二是企业不能正常复工复产。由于缺少原材料、缺少订单,工业企业资金链原本就处于紧张状态,加上经济新常态发展环境带来的额外人工开支、复工推迟、订单交付延误,加上复产的疫情防护成本提高,各种困难因素对原本处于困境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四)投资领域后劲不足。受实体经济困难增多、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投资压力后延明显。全线头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加上国家严控信贷闸门,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全县项目资金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消费业态缺乏新亮点。全区只有12家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少持续增长点,对社会消费品零总额的贡献较低。在新常态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方面更新缓慢,整体水平提升还不够快,缺少集高端品牌、规模大的时尚住宿餐饮等消费亮点,受网购和消费市场低迷等原因发展受到制约,个别限上企业同比增速较低或负增长,严重影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水平。

(六)收入差距扩大严重制约第三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5:1,收入差距扩大、增长缓慢,尤其是农民收入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加上受经济大环境和居民平均储蓄倾向增高影响,前三季度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6%,居民消费倾向降低,严重制约第三产业发展。

 五、对经济发展的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受大环境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也有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平稳发展的主流不会变,全县经济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一要继续发展现代农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规模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发展特色大中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整合培训资源,搞好劳动力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积极实施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要进一步做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帮助解决融资、市场拓展中的具体困难,降低企业社会性成本,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稳步促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

三要扩大有效投资确保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努力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用好资金营运规划,挖掘信贷潜力;二是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挖掘民间投资潜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创新招商机制、落实招商奖惩,力争对接一批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重大外商项目,引进一批新能源、高科技、节能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促项目尽快落地。

四要鼓励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围绕新兴消费热点,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商平台与电商企业,支持实体店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发展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流通业态,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五要挖潜力,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努力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环境是非公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要坚持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强力推进非公企业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要减少审批项目,打开大门,降低门槛,建立非公企业优质服务体系;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文明执法;要继续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管理,实现公平竞争。二是着力优化非公经济融资氛围。加强政、企、银沟通合作,建立融资、投资信息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掌握融资、投资信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出资、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整合和发展信用担保机构。

六要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引导和扶持,大力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加快培育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限上商贸企业。积极支持全县工业、农业和商业企业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努力促进住房消费,严格执行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免征营业税规定,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问题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