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湟中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浏览:734 时间:2021-08-13 来源:本站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索引号
tjxx/2021-6291
主题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1-08-13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2021年上半年湟中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作为总要求、总遵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

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85.1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4.3%、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5.9%、增速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59:33,第二产业占比高三产26个百分点。增速在五区两县中最高(城东区增长11.7%、城中区增长10.5%、城西区增长9%、城北区增长11.1%、大通县增长9.8%、湟源县增长10.9%)

(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亿元、增长24%;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5亿元、增长19.2%;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6元、增长13.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9元、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8元、增长7.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6亿元、增长77.8%,其中乡村旅游收入2.04亿元、下降16.7%。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一是畜牧业生产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较大。全区农业总产值13.27亿元、增长4.3%,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农业2.18亿元、增长0.5%,占总产值的16.4%;畜牧业10.65亿元、增长16%,占总产值的80.3%。二是工业生产增势强劲。上半年,完成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63.4亿元、增长61.7%,增速较3月份增加11.2个百分点、较4月份、5月份分别增加8.9、3.6个百分点,其中:甘河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增长66%、增幅较3月份、4月份、5月份分别增加13.4、10、3.6个百分点;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增长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6%,其中甘河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9.4%。三是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增幅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主要是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78亿元、增长4.6,在第三产业中占比81.3%,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6.8%,在第三产业中占比6.7%,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二)需求持续回升。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7%,增速连续4个月单月增幅正增长,比3月份增加86.4个百分点、比4月份增加65.2个百分点、比5月份增加65.1个百分点,比6月份增加66.2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9.2%,增速高于全市3.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17.3%、零售业增长24.7%、住宿业增长28.7 %、餐饮业增长12.2%,市场消费旺盛,四大行业持续增长。

(三)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亿元,增长24%,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3亿元,增长25.7%;非税收入5285万元,增长2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7亿元,增长14.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6.8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6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同比增加7.7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8元,增长7%,增幅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9元,增长16.4%,增幅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看,主要是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快。三是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9.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同比增加6.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2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企业效益持续向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与去年同期利润总额0.47亿元相比,利润大幅增加,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3%,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二是投资项目质量明显提高。投资入库项目个数明显增加,平均规模明显提高。上半年全区在库项目共154项,涉及投资同比增长24.7%。

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延续稳定增长态势,但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短板,需加以重点关注。

(一)产业结构不优。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48%,工业增加值对全区经济贡献率达到83.2%,第三产业占比在五区两县中最低,比大通县低10%、比湟源县低6%。园区工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占比达45%,拉动增长的动力因素单一,经济发展潜力主要来之于园区工业。

(二)农业大县优势不明显。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十三五"期间,全区农业五年平均增速为5.3%,与大通县持平。上半年,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列大通县、湟源县之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中一产占比8%,比二产占比少51个百分点、比三产占比少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是一产的7.1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一产的4倍,凸显农业大县优势不明显。

(三)区属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不突出。区属工业产业结构不优,产品单一,15家规上工业企业大多为季节性企业,且产值较高的都是商砼、水泥制品、能源生产及供应等企业,缺乏新型战略产业带动;规下工业增长缓慢,规下工业增加值只增长了3.5%,低于规上工业增速28.1个百分点,影响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上半年区属工业产销率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订单减少,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四)消费需求不足。全区常住人口为395043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占67.53%,但乡村消费品零销额仅占39%,农村消费市场未完全挖掘;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娱乐等服务性消费抑制明显,全区乡村旅游收入同比下降16.7%,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仅占17.6%,旅游业对消费市场的拉动力不足;电商网络消费动力不足,电商发展处于粗放阶段、整体水平较低,电商网络销售对消费市场贡献率不高。

(五)建筑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建筑资质等级的高低是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全区12家资质建筑企业中,一级资质6家,其中本土企业只有1家,本土建筑业企业资质较低,市场竞争力不高,低资质企业中标率相对较低,企业承接大项目、好项目难度加大。同时,带有高基数新入库的3家企业拉低经济增速1.2个百分点,12家建筑企业高技术职称专业人员减少35%,缺乏人才的有力支撑。

(六)项目投资后劲乏力。全区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接续不够,缺乏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块头"项目。今年储备亿元以上新建项目仅5项,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1-6月完成投资2111万元,仅完成11.73%;对照全年投资指导计划,上半年仅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30.4%,投资按目标时序进度推进难度较大。

(七)城镇化水平最低。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西宁市城镇化率为78.63%,湟中区镇化率为32.47%,在五区两县中最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强,全区虽有10个建制镇,但规模偏小,产业支撑不够,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

三、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立足西宁"新晋区",抢抓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发展后劲,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突出第一产业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稳定增产增收。积极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维修项目,积极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着力补齐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做强主导产业,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做好全区畜牧业补栏出栏,确保生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正常生产,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正常有序发展,助力农民稳定增产增收。

(二)优化区属工业结构。一是不断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工业新增长点,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二是积极研究市场运行,密切关注价格对区属工业的影响。要以大招商为契机,加大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后期工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动能。三是利用好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积极抓好项目有效投资。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紧盯中央、省市项目资金导向,常态化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要素保障,进一步做细做实下半年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四)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按照鲁沙尔"一城青山半城湖"战略部署,以打造现代新城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市民休闲场所和特色文娱场所建设,大力发展"15分钟商业经济圈",打造夜间经济等商业环境,大力发展心宿客栈等特色住宿酒店业,全力构建新城区的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全面激活和拓宽消费市场。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引进第三方运营,培育壮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立完整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网络消费体系,提升电商网络销售对消费市场的贡献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强农村市场流通监管,鼓励优质农产品与服务"下乡",挖掘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激活67.53%人群的消费潜力。

(五)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入库。"四上"企业入库关系地区GDP的稳定性,是强化数据服务功能的必经途径。为此,全区"四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要建立完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发改、住建等部门负责"四上"企业申报,税务部门要及时向统计部门提供企业月度运营纳税情况,住建部门及时提供建筑业、房地产资质审批情况,市监部门及时提供企业变更情况,统计部门及时将达规上限企业按程序要求及时入库纳统,建立"准四上企业库";对临近"四上"企业建立"拟四上"企业库,发挥行业部门职能,通过项目倾斜等措施,培育企业早日"达规上限""个转企",增加和扩大在库"四上"企业数量与规模,有力支撑湟中区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