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籽籽同心 团结情浓
浏览:694次 时间:2023-09-28 来源:本站

近年来,西宁市湟中区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向着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的目标,争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排头兵,不断开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描绘出一幅各族人民籽籽同心、团结情浓的大美画卷。

图片

湟中区地处青海省东部,常住人口47.91万人,包含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湟中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共存格局,呈现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特点。

社区盛开和谐花

74岁的藏族奶奶更措一个人居住在湟中区鲁沙尔镇团结社区,腿脚也不方便,社区把她当作重点对象悉心照料,平时会不定时去她家里转转,看看她有什么需要。

图片

"我的儿女都在离湟中较远的州县上班,平时很少回来,多亏了社区的照顾,我吃的药没有了,她们会帮忙购买,家里有个什么事只要打个电话就会来,对我特别好。"更措感激地说。

团结社区有居民8809人,其中少数民族1084人,社区通过"石榴籽"家园建设服务专职窗口,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工作人员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人人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辖区各少数民族到社区办公室犹如到家一般,进一步拉近了辖区各族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距离"。

家住湟中区康川街道的土族阿姑东七言索和他的丈夫是一对民族结合夫妻。东七言索告诉记者,嫁到婆家已有十几年了,平时生活中和家人相处的都很和睦。因为她的嫁入,这个家庭对土族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由于东七言索的勤劳能干,让一家人对土族人家的姑娘更是好感倍增,在东七言索嫁入几年后,她又多了一位土族弟媳。如今,这个土、汉结合的家庭,因为两种文化的交融,显得更加幸福多彩。

图片

康川街道锦绣苑社区是一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小区住有汉、藏、土等各族居民,他们从不同的村子,相聚在锦绣苑社区。闲暇时刻,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在社区院子里聊天嬉戏,彼此间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不论你是哪个民族,当邻居有需要时总会伸出援助之手。正如土族阿姑东七言索说的一样:"不论是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能住到一起也算是一种缘分。"

实际上,这样的和谐氛围,无论是在锦绣缘、团结还是在其它社区,都可以感受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各族群众共居共乐的社区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湟中区各个社区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族居民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交流交往交融。

团结之花开校园

漫步在湟中区鲁沙尔二小校园内,处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这里有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少数民族篇"文化墙、寓意着56个民族大团结和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大型浮雕"和瑞"墙、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的"民族团结廊"、"红石榴"展览室,让各族学生在了解我国多民族国情的同时,切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图片

学校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校园广播专栏,大力宣传民族知识及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呈现出的先进事迹;每学期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让广大师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鲁沙尔镇第二小学始建于1957年,现有师生2625人 ,少数民族师生954人,学校先后获得"湟中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校""西宁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示范校""西宁市教育系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图片

下午校本课时间,学生们跳起了学校自编的民族舞蹈操《金色的太阳》。近年来,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切实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知识竞赛、绘画比赛、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为了给学生培养好习惯、构筑好人生,我们把民族团结、孝亲敬长、勤奋学习、卫生健康、热爱劳动、文明礼仪、助人为乐等方面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考评内容。"德育处主任马雪莲介绍到。

企业助力共建幸福园

林占春是来自海东市平安区的一名土族建档立卡户,因为家庭经济原因,经朋友介绍2017年来到湟中区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现在一个月不仅能拿到3000多的工资还学到了手艺,生活也在一天天变好。

图片

像林占春一样的工人在缘汇有不少,2022年,青海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被评为湟中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公司通过资产收益、技能培训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增收,实现企业和群众双赢。

目前,公司不仅积极帮助各族群众实现脱贫增收,而且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2022年公司被评为"湟中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公司现有汉、藏、土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员工占15 %。公司通过开展"暖心工程""结对帮扶"等活动,使各族员工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将民族团结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榜样力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陈玉秀,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刺绣""西宁刺绣"传承人,大学毕业之后她就投身于刺绣事业。经过20多年的打拼,她创办的刺绣基地和"河湟刺绣"、"西宁刺绣"工作室初具规模,为传承和弘扬青海民间刺绣技艺做出贡献。

图片

多年来,陈玉秀大力推进刺绣工艺品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出格调高雅而时尚的刺绣工艺产品,多次获得业内各级别乃至全国性的设计大奖,为传承当地民族刺绣技艺、解决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及残疾人就业、加快精准扶贫和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同时,她还承办省妇联"送技术下乡"项目,至今累计培训妇女6000多名,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稳定就业400多人次,灵活居家就业1千多人,就业群众人均年增收近万元,对家庭增收和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还积极为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搭建"河湟刺绣+公司+农户"的刺绣技能培训和产品订单制作模式,探索出一条灵活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门路。

群众评价她是"热心妇女事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杰出典范"。倾心青绣、扎根青绣、成就青绣,无愧于老百姓对她"妇女带头人"的亲切称号。

菩提花下奏响团结歌

远近闻名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来朝拜和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

相比塔尔寺,由扎西活佛创立的塔尔寺藏医院在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当中同样闻名遐迩。塔尔寺藏医院于1980年创立,经过43年的风雨历程,从最初的寺院内部诊所逐渐转型为一家集医疗、制剂、教学、公益救助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对外开放的医院。

图片

随着塔尔寺藏医院声望的不断提升,每年从西藏、四川、云南、新疆等地慕名而来寻诊就医的藏、蒙古、回、撒拉、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塔尔寺藏医院用藏、蒙古、维吾尔、汉四种语言文字在门诊处、划价处、挂号处等窗口制作了文字标识牌,方便患者就医。

如今塔尔寺藏医院有5名僧医能用维吾尔、蒙古语与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在方便群众问诊同时,也赢得了各族患者的信赖。塔尔寺藏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塔尔寺藏医院先后获得了"西宁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示范单位""西宁市第五届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弘扬藏医药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族群众紧紧相拥,团结互助深入人心......近年来,在湟中区这片高原热土上,展现出了一幅多民族、多文化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丽画卷。无论是在社区、学校、企业还是寺院,随处可见民族团结的印记。大家手拉手、心连心,用不同的方式团结彼此,盛开出了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