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载体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浏览:967次 时间:2024-05-30 来源:本站
近年来,湟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和省市区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创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内容与传播载体,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影响力,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文旅融合,有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蕴涵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创作更多富有中华民族、地域特色的河湟文艺作品,建立加牙藏毯等民族优秀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培养具有湟中本土文化的民间文艺文化传承人,着力推动了"八瓣莲花""加牙藏毯""湟中铜银器""却西德哇"等民族文化、民族工艺、民族舞蹈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价值,将革命旧居、红色文化馆、民俗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场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课堂",打造出了金仓岭剿匪指挥部(慕容古寨)--石金阁红色文化陈列民俗博物馆--孙家民俗博物馆;河湟文化博物馆--寇从善故居--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2条红色旅游体验暨民族团结教育路线,通过开展情景式、体验式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见证和体验生活变迁中感悟历史巨变、思想伟力。持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宣传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提升中华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图片

突出国家元素,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大对国旗、国歌、国徽、国庆等国家象征标识,长江、黄河等国家地理标识,春节、清明、端午等国家民俗标识以及"两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展示;认真落实国旗法、国歌法等法律规定,在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活动、大型展览会均升挂国旗,在重大场合,按规定奏唱国歌,结合乡村振兴、美丽城镇等建设,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380个行政村(社区)、学校、行政机关单位等场所悬挂国旗、国徽等国家标识;以城乡建设和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街道两旁的灯箱、灯柱等载体,悬挂中国结、灯笼、八瓣莲花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的标志物约100余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及中华文化精髓的全媒体传播阵地及实体化的教育场馆等10余处,主题灯箱约100个,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直观感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图片

突出传统文化,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非遗传承为载体,汇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策划推出"遇见湟中,探秘历史"专题文物赏析视频14期,印制画册3000册,宣传折页6000册,多角度展示湟中历史文化内涵,传播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举办"湟中暖锅"美食节、"南佛山花儿会"暨乡村美食节、"遇见湟中 寻味河湟"河湟文化美食嘉年华等活动,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组织加牙藏毯、青绣、湟中堆绣参加"锦绣世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和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有序推进明长城新城堡、李九、李家山抢险加固,寇从善故居修缮等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协助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花儿"蕴含的多民族共享文化基因及其价值研究》课题调研,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远历史背景、多元的内涵和开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很好挖掘推广。截至目前,全区近10个A级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景点焕发活力,34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彰显湟中风采,皮影戏《红色金仓岭》《铭记历史》、花儿《红旗飘扬在金仓岭》、平弦《红色记忆》、快板《礼赞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等文艺精品绽放魅力,各族群众在共享中华文化的盛宴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图片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