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欢欢喜喜过大年】社火展演贺新岁
浏览:1次 时间:2025-02-11 来源:未知

   农历正月十二,湟中区2025年“遇见湟中·河湟年味”优秀社火调演在鲁沙尔镇街头拉开帷幕,本次调演活动从正月十二持续到正月十六,在此期间每天都有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给观众。

   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因此,今年的社火调演活动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期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大早,鲁沙尔镇街头就已经人头攒动,数万名群众和省内外游客把街道两侧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呼朋引伴、携家带口寻找“最佳观赏位置”,翘首以盼即将到来的社火表演方阵。来自湟中区鲁沙尔社火队、老幼堡社火队、田家寨镇田家寨村社火队、拦隆口镇南门一村社火队等四支优秀社火队集中亮相鲁沙尔镇,一千两百多名演员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盛宴。

  上午9时,鲁沙尔社火队率先在上十字亮相,哑巴、老爷、胖婆娘、舞龙、舞狮、花轿等社火表演方队依次登场,精美的装扮、幽默诙谐的表演,将观众带入到欢快的节日氛围中。扮演古代皇帝的黑面哑巴,皇后胖婆娘深受人们的喜爱,哑巴头戴烂草帽、反穿皮袄,脸被抹得乌黑,在寒冷的冬季也总是赤着脚。皇后胖婆娘,头戴花头巾,身着大红袍,怀抱婴儿,又丑又胖十分滑稽,她拿起大针冷不丁吓唬众人,逗大家开心。

   鲁沙尔被誉为“中国高跷之乡”,高跷其独特的社火表演令人神往。鲁沙尔高跷最高可达3.6米,以高、悬、巧、奇的特点堪称中国之最。据考证,湟中鲁沙尔的社火表演是从明代时期传入当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成为青海地区最早表演高跷艺术的地方之一。高跷表演角色众多,有《杨家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人物形象。2018年,鲁沙尔高跷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跷作为鲁沙尔社火的重头戏,是观众最期待的节目之一,表演者脚踩两米多的高跷,身着华丽的演出服装,伴着音乐在空中翩翩起舞。在鲁沙尔社火队伍中最吸睛的网红“溜达猴””“猪八戒”“小穆桂英”的扮演者也如约而至。观众心心念念的“耿金花”扮演者也在队伍当中,表演结束后,人们纷纷与他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鲁沙尔社火队“耿金花”扮演者耿生朝说道:“我是鲁沙尔社火队的,我扮演的角色是耿金花,这是我第三年扮演这个角色,每年寒假我都会回到家乡排练社火,参加社火演出,就是为了把这个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鲁沙尔社火。”

  现场热闹非凡,表演队伍各具特色,演员们身着不同的服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老秧歌、舞龙、舞狮、旱船、太平鼓、扇子舞、藏舞等等社火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通过踩高跷、抬花轿、耍狮子等表演,不仅传达着对春节的敬意与热爱,更在潜移默化中弘扬着传统民俗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社火表演中,传统与现代交汇,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成为随时代而发展的生动诠释。

   西宁市民李治镛说:“我是从西宁专门过来看社火的,我比较喜欢舞狮类的节目,还有高跷,社火寓意着过去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样一个象征。”

  青海籍优秀青年演员康磊,也从千里之外赶来湟中,为家乡社火代言,让更多的人关注湟中,了解湟中,以文化振兴助力湟中全面发展。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