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瞭望
【西堡】湟中:“智能化”打造现代生态奶牛场
浏览:129次 时间:2024-10-17 来源:未知

  一头头戴着智能耳环的奶牛在宽敞干爽的牛舍里悠然吃草,奶牛“排队”走上转盘式全自动挤奶机,“粪污”变“粪肥”实现生态循环……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养殖已成为湟中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场的“标配”。

说起奶牛场的智能化,场长王明亮如数家珍。在场长的带领下来到高大宽敞的牛舍里,一头头奶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不时发出浑厚的“哞哞”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戴着一个蓝色的耳标,上面还写着数字编号。


  “我们现在总存栏1800多头,每头牛耳朵上都有一个电子耳标,里面有芯片,和人的身份证是一样的,我们把牛的基本信息都输入到系统里,每天去奶厅挤奶的时候就会识别,识别后会就知道每头牛的所有信息,包括出生日期、配种日期,分娩日期、奶产量。”湟中区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场场长王明亮介绍。

早上7点,一头头奶牛沿着特定通道,进入挤奶转盘,每头牛对应一套挤奶设备,挤奶盘上可同时容纳50头奶牛。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洗、消毒、安装挤奶设备……一切准备就绪,挤奶器启动,乳白色的牛奶顺着管道流进奶罐里。整个过程仅用10分钟。

“我们现在每天的产奶量在15吨左右,每天挤两次奶,早上7点钟一次,晚上也是从7点钟开始,大概每个班次在3个小时左右,因为我们配备的是50位的转盘挤奶机,很快挤完,然后通过速冷把牛奶降到3度以内,通过运输车冷链运输到互邦乳业进行深加工。”场长王明亮说。

每天在奶牛进入挤奶转盘之前,挤奶厅主管李秀慧都会对当天的奶质样品进行化验,她边化验边告诉记者,“这个是我们每天取的样品,取这些样品主要是做抗生素检测,专门有记录,如果合格了才上挤奶转盘。”

作为奶牛养殖基地,是如何体现绿色、生态、环保?一排排标准化、钢结构的牛舍宽敞通风,满载牛饲料的饲喂机和除粪机在牛舍间“奔走”……没有脏乱的景象、没有难闻的气味。

沿着养殖基地往里走就是占地1500平方米的干湿分离车间,有6个发酵槽,同时还配有3500平方米的晾晒场。“这是粪污分离车间,牛的粪通过干清粪进入中转中心,通过压榨的方式,液体作为沼液发酵,通过污水处理厂或者还田,沼渣和第三方合作进入到有机肥厂。”场长王明亮说。 

此外,养殖基地实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清洁能源供暖项目,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采暖系统,实现恒温牛舍,有效节约运营成本。

“我们这栋牛舍占地2200平方米,40多亩,牛舍里配备了氨气检测、温度、湿度检测,通过舒适度改善监测牛舍里所有的数据来指导生产。”王明亮指着牛舍里的智能化设备给记者介绍了起来。

奶牛只有吃得好才能产出好奶。养殖基地内的饲料储存棚里,饲草料堆积如山,这可是奶牛喜欢吃的上等“营养餐”。旁边混合一体搅拌机正在工作,不一会儿,搅拌好的饲料就被送到了奶牛的嘴边,奶牛们俯首进食,吃得香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指示精神,湟中区立足西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借助东西部协作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特色种养殖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明显。基地目前实现土地流转175亩、户均增收2000多元,订单种植饲草2000亩、户均增收4000多元,稳定就业50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光伏发电年均增收120多万元。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未来,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将继续扩大奶牛养殖数量,把奶业振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抓手,进一步落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精神,把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建设项目打造成湟中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高原奶牛养殖的标杆性项目、青海省清洁能源示范项目、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示范项目,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快、更稳。”湟中区西堡镇党委书记商志刚信心满满地说。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