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区织牢“三张网”增进民生福祉
浏览:499 时间:2024-06-18 来源:本站 公开目录:养老服务
索引号
ylfw/2024-7171
主题分类
养老服务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4-06-18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湟中区织牢“三张网”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湟中区将紧密围绕"三聚三基"工作职能,加强和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推进和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和优化基本社会服务,全力发挥民政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助力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的新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织牢民生服务"保障网"。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全年为3.1万余名困难群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31亿元,综合运用"五个百分之百"入户办法对全区城乡居民开展全口径摸排72790户29万余人,分类建立55433户家庭摸底清单,推动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格局。全年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148人次,切实保障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为特殊困难和高龄老人提供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40512人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多巴、共和、甘河滩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以家庭适老化改造、智能监测设备入户、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方式,为120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中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切实解决全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难的问题。开展南京栖霞区爱心捐资助学、贫困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项目、华联发展集团"大美青海·华联援青助学"项目等儿童关爱项目,惠及儿童1000余人,打造儿童之家示范点,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良好氛围。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织牢社会治理"基础网",制定印发《关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大体检"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下发2023年村级工作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村委会权责边界,提高职能部门与村委会协作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强化全区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工作,全区人口库数据录入完成率达99%。开展以"提、议、决、督"为基本环节的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方法,积极打造多巴镇双寨村"阳光大会堂"创新试验品牌,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全面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4项补贴"年度报酬体系,社区干部"3岗17级"报酬体系,严格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工作经费144万元,加强社区关爱、社区人才储备,为社区干部落实住房公积金、年度体检制度,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在做好社会组织年检,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的基础上,清理僵尸社会组织43家,完成社区社会组织备案21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着力让社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生力军。

--聚焦"便民利民惠民",织牢社会服务"救助网"。充分利用"青松办""一件事一次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西宁民政"等网络平台、积极发挥"西宁评议"监督作用,不断提高救助申请、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管理等窗口工作政务服务水平。依托"湟中民政"微信公众号,传达上级精神,推送学习资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年推送相关内容80期282条,答复12345热线平台61件,答复公众号后台咨询200余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民政服务。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落实离婚冷静期制度,完成婚姻登记4518对,实现婚姻登记"市内通办""全省通办"改革任务。大力倡导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严格落实《青海省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加强殡葬服务管理。我们加强和规范行政区划管理及地名管理,完成湟中区和城中区、城西区第四轮县级界线联检;完成持续做好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加大不规范地名及道路标志牌排查治理,更新维护好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