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党校徐祥临教授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
浏览:246 时间:2018-04-09 来源:本站 公开目录:政策解读
索引号
zcjd/2018-8117
主题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8-04-09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党校徐祥临教授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此次解读分别从党的十九大的基本精神化解主要矛盾要求振兴乡村如何振兴乡村三个方面对政策进行了解读。

一、党的十九大的基本精神

1、提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短缺问题已彻底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城乡、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很多方面发展不充分。

3、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提出了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世界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化解主要矛盾要求振兴乡村

为什么提“乡村振兴”而不说“乡村振兴”?

我理解,农村突出的是“农”字,强调产业或经济,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庄稼;而乡村突出的是“乡”字,强调文化与社会,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村庄。乡村经济当然主要是农业,但农业不是唯一的。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是文化、风俗、历史传承的载体,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乡村的概念涵盖面更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乡村振兴,要着眼于这五个方面,要全方位实现乡村现代化。

过去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提“振兴乡村”,表明我们的乡村存在弊端现象,必须下大力量才能解决问题。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乡村发展滞后,所以,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让乡村发展起来。

要振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短腿是农业现代化。

3、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达到小康。

4、全面小康之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5、发展的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6、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是城乡融合发展,这是强调体制机制创新。过去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似乎是有利于农业农村,但潜台词是强调工业和城市更强大更先进,农业农村比较弱比较落后,这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和不平衡。城乡融合发展,则意味二者之间是平等的,既然是融合,要求双方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三轮承包,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壮大集体经济,壮大粮食安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如何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治理,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从推动工作的角度看,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预期效果呢?

  要先从“懂”农业开始。真懂,爱才有意义。全党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即要真正弄明白发展农业的体制、机制、政策,必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换句话说,农村出现了凋敝现象,说明过去我们在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出了问题,也可以说有人不懂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他的思想形成源于农村基层的实践,落脚点是给老百姓带来利益。他判断是非曲直,以人民是不是得到了实际利益,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是不是实质性提高了为判断标准。

农业怎么搞?习近平总书记的顶层设计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所以还是要搞好农业。

  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秦汉开始,就有小农户经营,小农户是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世界经济一体化,小农户生产成本高,如何和发达国家的大农场农业进行竞争?习近平总书记的看法:中国将来的农业发展,小农户还是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大多数土地还是掌握在小农户手里,大量的经营主体还是小农户;小农户要搞现代农业。

从就业角度讲,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会有很多农民从农村游离出来,如果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会影响社会稳定;维持小农户经营可以稳定就业。欧美国家虽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很大,但是产品单一,我们中国的小农户恰恰相反,产品种类非常多。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小农户个性化生产的农产品才可以让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的农村,也很难传承。小农户邻里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持也是载体。日本人讲“风土”,意思是文化和自然的结合,日本人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尤其注重种水稻的农民来传承。

 

小农户现代化的两个要点?

从体制机制设计的角度看:一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二是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基础。

(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最大的制度政策,不能变,必需巩固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制度有三个要点:

第一,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第二,农户承包经营集体所有的土地;第三,集体为农户提供服务。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势:

第一,确保耕者有其田(更本质的含义是种地的农民不为别人交地租);

第二,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和谐统一;

第三,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经济基础。

凡是坚持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村庄,即集体按照民主管理的方式收取一定收承包费的,都比不收承包费的村庄治理的好。

(二)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三位一体 综合合作

土地归农民分户经营带来的问题是,农产品多了怎么办?小农户缺钱如何贷款,买农业生产资料去哪买?这些都是农民和市场的关系。

“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的最初构想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时推动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设。2014年度 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供销社成立60周年时批示,要求供销社成为“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两个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两个关键最匹配的政策措施是:“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和“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

  习近平从顶层设计层面规划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与市场的关系。这样的顶层设计变成国家的涉农法律法规和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农户的经营规模或许仍然微小,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将帮助我国小农户彻底摆脱传统小农经济体制机制的束缚,成为高度组织化的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体。

金融是发展实体经济的血液,也是农民增收致富最好的产业。办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业务,也是发展高端第三产业。信用合作业务形成的稳定收入可以支撑合作社的日常运转。搞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思想的指导。

  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但党靠什么领导农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党领导农民把土地抓在手里;办三位一体合作社,意味着把市场、资金抓在手里。有了土地、资金,农民就会跟着党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一定会加快,将来中国的农村形成对农民和城里人强大的吸引力。